目前分類:【讀錄】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連假前的最後一天工作日,不知道為什麼打開了博客來,於是逛起來。逛著逛著,翻起了小說試讀-昨兒忽然發現好久沒讀小說了。小說讀著讀著,默默哭了。第一本翻的是《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因為剛巧看到即將上映的電影預告片,看兩眼就知道他倆一定會分開的吧?即使知道會分開,卻仍然要抓住分開前的每分每秒,即使知道會難過,也沒辦法放棄這些最好的時光,於是寧願被美好傷害。

日本電影最擅長這種淡淡的、積累出來的憂傷與愛情,有一部我想不起名字,但記得是松隆子主演的,過世的媽媽有一天忽然以年輕樣貌出現,和小孩與先生一起過了一個雨季的電影,那部也是賺了我不少眼淚,那時候還沒當媽媽呢。

就怕哭,所以我也最害怕這種時空小說。上次看時空小說看到哭慘,是那本《時空旅人之妻》,為了亨利那句:「我恨身處在沒有她的時空裡,但我總得上路,而她永遠無法相隨。」只是當時想飛奔到身邊的那個人已經換了,重新讀自己的文字有點唏噓,歲月弄人。於是醞釀著這種情緒,繼續翻翻看看博客來的相關書籍,看到一本書名跟我讀一半的《在全世界迷路》類似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於是多看了兩眼,看到書籍簡介裡蔡康永說作者張嘉佳,是說故事界的令狐沖。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寫這文案的人真厲害,為了這看不懂的比喻,我就這樣一路看下去看到了試讀,短短七頁網頁的試讀呢,卻真真正正的揪起了心思。

張嘉佳寫了這樣一段文字,關於愛:「有些人藏在心裡,有些人脫口而出。也許有人曾靜靜看著你:可不可以等等我,等我幡然醒悟,等我明辨是非,等我說服自己,等我爬上懸崖,等我縫好胸腔來看你。」我讀著讀著,好痛呀,你說呢,我要怎麼縫好胸腔來看你?裡面已經沒有心了,空空洞洞的,被你帶走了。只能等你,等你回來,等你把心還給我。可是呢,張嘉佳又說:「可是全世界沒有人在等,是這樣的,一等,雨水將落滿單行道,找不到正確的路標。一等,生命將寫滿錯別字,看不見華美的封面。全世界都不知道誰在等誰。」

如果不是坐在辦公室,我大約就淚流滿面了吧。

光試讀的後座力就這樣大,該不該,無視爆滿的書櫃繼續按下結帳鍵?


文章標籤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日100.jpg

作者: 松浦彌太郎 Matsuura Yataro
譯者:葉韋利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出版日期:2012/06/13

 

松浦彌太郎這本書精緻細膩,選出他日常生活中喜愛的一百件物品,書寫和這些物品共處的點滴、相遇的情境、情感與記憶。其中不只是隨身物品,有些是家具,有些是衣服鞋子等服裝,甚至還有特定店家所販售的食品、食材或點心,形形色色,都是松浦自身積累已久的私藏,有些古著名本甚至保存了幾十年,透過敘述每一樣物品的寥寥數百字,就像是看見生活風格達人敞開了家門,在讀者面前一一敘述自己與這些物品的故事。

文章標籤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情咖啡館.jpg  

人情咖啡店

作者: Hally Chen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5/10/23

在士林一家偶爾拜訪的老咖啡店門口撇見這本書,隨手翻了翻,原來是老咖啡店自己有入冊的書籍,擺在店門口協助販售,也傳遞著自己的故事。

現在以咖啡館為主題的書籍很多,但多半以咖啡散步地圖為名,著重在裝潢設計風格或特殊地點、特定咖啡口味,鮮少如此書般,以製作口述歷史的用心和虔誠,一點一點透過訪談、日復一日到店喝咖啡的互動,慢慢積累與發現老咖啡店幾十年來的故事。

文章標籤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算是蠻意外我很迅速翻完的一本工具書,完全是依據緣分相遇的。

這次出差很趕,臨到機場才發現,長達十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卻忘了抓一本精神食糧出門,於是晃到登機門左近的書店快速瀏覽,當時的心情對小說都沒有興趣,很巧在展台上看到這本書,翻一翻字句通暢,作者是 Karen Hough,看簡歷不只是負責即興演說的企業訓練,本身更是即興劇演員;剛好先前讀過一點即興劇之於創意與展演的影響,書裏列舉的幾個重點提示似乎也頗有道理,直接付錢帶走。

買下這本書不止為了打發時間,此趟出差,身負上台進行 technical seminar & live demo 的艱巨任務,壓力不小,在台灣幾次預演總覺得不那麼得心應手。《上台本事》裏作者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主張:「台下的觀眾並不是批判性的前來挑你演講的毛病,反之,觀眾是善意的,是預期你可以提供一場好的演講。」

這段讓人茅塞頓開,原本總擔心台下觀眾覺得我講不好,或是針對演講在 Q&A 時間挑毛病...但其實這些根本不會發生。台下的觀眾並非抱持著「替演講打分數」的評審心態前來,而是希望「可以從這場演講內獲得有用的資訊」,因此,觀眾當然希望演講者可以好好表現,否則是浪費彼此的時間。因此,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要把台下的聽眾當朋友,了解他們是抱持著美好的預期,並且為了回應這些預期,要用熱情來把最「壞」(作者用 bad 的概念呼籲跳脫「完美的窠臼」)的自己呈現給觀眾,同時也帶給他們最大的獲益。

另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思考方向是:

不要拘泥於既定的投影片內容,而是要反覆思考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五味雜陳的感覺,那是什麼呢?

從沒想過我會拿起這本書,一直以來對恐怖片、驚悚故事避之唯恐不及,更何況面對現實生活中慘絕人寰的核能災變。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Svetlana Alexievich 用三年的時間,逐步訪談車諾比核變的相關人士,包括:在核電廠工作的工人、科學家、前共黨官僚、醫生、士兵、直昇機駕駛、礦工、難民、遷居的人們。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文體,讓這些原本有著不同命運、不同生活的人們,緩慢卻真實的訴說著「車諾比人的故事」。

以往閱讀俄國文學,總被字裡行間的淡漠凍住,原本以為是翻譯問題,讀了此書才發現,那是俄國文學裡慣用的清冷敘述。共黨的極權「愚民」統治、被「戰爭」強制徵召時的生離死別、明知前路無光仍勇敢向前的「黨員」、親人身上出現輻射灼傷、歷經艱辛產下的胎兒因核災而基因突變…每一種景況,都是人間煉獄,而書裡的敘事者,有時情緒、有時冷漠,在作者的轉述下,不約而同使用了抽離的語調,娓娓陳述上蒼加諸於他們的命運。

或許,唯有抽離的敘述方式,才有可能忠實重現 1986 年 4 月 26 日的那場大災難。書裡不停的使用「那天」、「那一天」的字眼,不論是車諾比爆炸的那一天,或是親人被徵召前往車諾比的那一天,都是受難者心裡最沈痛的一剜傷口。

從此書可瞭解到車諾比的各角度始末,及不同階層、相異職業的車諾比人的生命吶喊。書裡出現非常多「清理人的妻子」;「清理人」意味著被徵召前往車諾比清理災變現場、負責清洗、掩埋核災污染物質的人員-同時,意味著捐贈了生命。在核災變的陰影下,出現了堅貞的男女愛情、強悍的母愛、對家園的執著之愛…閱讀著文字,腦海中浮現清冷孤絕的「隔離區」:小學教室的長椅凌亂散落,彷彿時光一瞬間靜止,一切被終止在車諾比爆炸的瞬間,微光之下,照映出一片白色的輻射塵,原子在空氣微粒中撞擊,一切冰冷又絕望。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那天逛圖書館,把預約書領了、計畫中的書尋著了,正打算離開,鬼使神差地在架上撞到這本書,隨手翻了翻,馬上加入借閱書單裡。

印象中,余秋雨的書,在這本之前我從沒完整讀過。

第一次讀余秋雨,是高中暑假作業的指定讀物;記得當時捧著《文化苦旅》,搭配著炎炎夏日裡的社區圖書館冷氣,輕易勾起沉重的眼皮。那時左看右看讀不懂,感受不到那苦旅中的「苦」,只記得余秋雨文中的璀璨敦煌,與某個壯闊神秘的藏書閣。

這次讀起書名惆悵的《我等不到了》卻是一頭栽進中國近代史的滔滔長河中。余秋雨以余家為引子,從前幾代的先輩說起,從頭細細敘述那時代的繁榮華貴、興衰敗落;先祖活躍的上海十里洋場,余家父親幼時掙扎存活的東北難區,余秋雨成長的浙江鄉野…一家子輾轉又回到上海,原以為否極泰來,卻又陷入了文革的惡水裡,余秋雨本人也被下放到邊疆農場的冰寒惡地,在中國的歷史傷痛中一點一點匍匐掙扎。

書裡余秋雨將家族、自己所經歷的轉折爬梳得極清楚。文革時的「批鬥」何其殘酷,從平淡不夾激情的字裡行間,即便不曾有任何殘忍地細節,依舊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痛楚與撕裂;余秋雨自己,用手寫的筆鋒(通本文體由作家自己一字一句手書成攪)輕描淡寫地帶過了磨難與悲痛。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I feel bad about my neck - And Other Thoughts on Being a Woman》,一本英文書名比中文書名有趣多多的書。

會這麼說,是因為當我坐在輔仁大學旁的麥當勞裡,翻出這本書閱讀,卻突然驚覺身邊充滿著許多青春的大學生時,竟下意識用包包作為遮掩,把中文書名擋了起來-《熟女拉頸報》,我讀這本書,可不是因為自己成了熟女(或將要成為熟女),「還早呢!」我指著書名對友伴說。「至少我的脖子還可以見人…在好好伸直的時候。」

閱讀間,不知不覺被 Nora Ephron 的文字影響。閱讀過扉頁的作者介紹,才知道她正是《當哈利遇上莎莉》、《西雅圖夜未眠》以及《電子情書》等浪漫喜劇片的編劇與導演。諾拉的筆觸幽默溫暖,套句形容梁老的話:「筆鋒常帶感情」,但更添風趣。隨性應用著文字,便簡單勾勒出男人總不理解的女人心事,也瞬間戳破坊間各種心靈成長書籍總嘗試為女性建構起來的人生粉色泡泡-最重要的是,戳破的同時卻並不讓現實成為尖刺,反倒讓現實成為理所當然的幽默小事,讀來常被書中的敘述逗笑。

舉例來說:「美容保養就是讓你在超市無意間撞見某個曾經拒絕過你的男人時,用不著躲在一堆罐頭後面。」有什麼可以比這更貼切的敘述女人辛苦保養的動力和心路歷程?不論是為了保持美麗、維護日常門面等種種零星理由,最終不過是為了在旁人和自己心底符合過去青春的影子。

這本書裡共有 15 篇文章,套句書中引用美國小說家達特羅(E. L. Doctorow)的話:「我越來越相信世上並沒有所謂的小說或非小說這回事;只有故事。」書裡的 15 篇文章,讀到後來,我不知道是諾拉自己的故事,又或者是她輕擬出來的小說。但或許,閱讀時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正是文字與自身故事的結合印證。而六十四歲的諾拉撰寫此書時,又有什麼不是故事?又有什麼不能成為故事?

一口氣從頭讀到尾,嘗試想像著六十歲出頭的人生高度與廣度,或許到了那個時候,我也能更幽默的回味如今纏身的諸如指甲、飾品、護膚等斤斤計較的小煩惱。譬如說這段:「我有些朋友每天都要花一小時來洗頭,吹乾頭髮。這樣一來他們要怎麼安排人生,至今仍令人存疑。我的意思是,那可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小時耶!相當於九週的工作天耶!」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邊境國.php  

秋天駐足好一陣子了,台北卻被連日來的大雨所籠罩,時序靜靜停止在仿若夏末的大雨中。偶爾雨歇,藍色的天空滿載著水氣,彷彿隨時都要狂放潑灑的水墨畫。晃進青田街尾,一間充滿時尚男女與文人雅士混雜的咖啡店,昏黃的燈光、些微地拿鐵香氣以及油炸臺溢出的、並不怎麼浪漫的煙氣。

咖啡還好,倒是古董木頭椅子咿啞作響,稍作挪動便引起一陣喧嘩,驚險的、好似要坍塌的一種陳舊。古董椅子旁邊是一排販售的書籍,大約和店裡的氛圍相似,都是些非主流小說,隨手拿起一本純白色陽刻封面的試讀書,封面寫著:《邊境國》。

作者托努.歐內伯魯 Tonu Onnepalu 是東歐愛沙尼亞人,這本作品呈現出脫離蘇聯體制後,東歐人飄搖到西歐後的心靈圖像-即使已經到了狀似擁有自由且繁榮豐美的地方,心靈仍夾帶著鐵幕的桎梏,不斷對長久以來艷羨的西歐世界,表現出憤世嫉俗卻又渴望擁抱的矛盾情感。

幾乎是隨手翻起,文句彷彿清淡到可以隨時棄下不讀,但卻又被每一篇章破碎的記憶圖像吸引,逐頁翻閱,一邊在腦海中建構出鐵幕下的淒涼絕望,以及與活在希望中卻奇異地「無所期望」。作者用一封封的「沒有被寄出的信件」呈現故事,收件人「安傑洛」自始至終未知是否存在,又或者僅存於主角的想像裡;閱讀時腦海中自然浮現安哲羅普落斯式的冷硬長鏡頭,飄落的枯葉、灰白色的背景,映襯出與現世(西歐)格格不入的「東歐佬」的生活-主角是這麼稱呼和他相同逃出鐵幕的人們。

「在街上碰見了在櫥窗前望著樣品著迷的東歐佬們,我馬上轉進了巷子。」約莫是如此的畏懼與擁有相同背景的人們共處,害怕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妄想告別的那個「過去的自己」,主角用批判、狐假虎威似的眼光居高臨下,「鄙視」著曾經的自我圖像。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許涼涼.jpeg  

取得了友人幫忙借閱的《我是許涼涼》,迫不期待翻閱,她的文字並不好讀,詞藻華麗繁複且夾雜傷春悲秋的詩意,但閱讀的行為彷彿被輸入了啟動密碼,一開始便不捨得停下。

「他用摸你的方式摸我,他用吻你的方式吻我,他用甜蜜你的方式甜蜜我,他用親暱你的方式親暱我,他用做你的方式做我。」「我們那樣不同,他用同樣的方式。」

這是一本用第一人稱討論老少配與少女夢的書;架構分成了楊澤的序、我是許涼涼、普通的生活、少女學以及駱以軍的跋。

閱讀時在字裡行間遊戲,彷彿穿越李維菁說的非線性時空,將自己投射到悲涼卻不可憐的角色上,重新遇見自己的少女時代,假裝偷窺自己在似水年華之後的老來芳醇。

於是在閱讀時想舉起一杯酒,同自己乾杯。乾杯的理由如下:

1. 我還沒投身在一個僅只於訴說卻忘記傾聽的男人身上。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剝洋蔥的部落格看到百大兒童小說清單,忍不住也想備份一下,看看自己看過幾本(好像很少),這邊的表格都直接引用剝洋蔥整理的清單,附上參考連結

表格中連結是原文的連結,超棒的還可以連到格主寫的書評,我自己閱讀過的用標亮來作記號,但應該會遺漏很多,小時候沒有整理閱讀書單的習慣。

記憶闕漏,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我應該有看過第二部的《鏡中奇緣》,但現在記憶不深,趁博客來特價買回來,有空複習。


名次 書名 作者 出版年和紐柏瑞獎
1 Charlotte's Web EB White 1952
  夏綠蒂的網 E.B.懷特 1953 銀牌
2 A Wrinkle in Time Madeleine L'Engle 1962
  時間的皺紋 馬德琳‧蘭 歌 1963金牌
3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此為美版書名,實際為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JK Rowling 1997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JK羅琳  
4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CS Lewis 1950
  獅子•女巫•魔衣櫥 CS 路易斯  
5 From the Mixed 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 EL Konigsburg 1967
  天使雕像 柯尼斯柏格 1968金牌
6 Holes Louis Sachar 1998
  路易斯.薩奇爾 1999金牌
7  The Giver Lois Lowry 1993
  記憶傳授人 露薏絲.勞 威 1994金牌
8 The Secret Garden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1911
  秘密花園    
9 Anne of Green Gables LM Montgomery 1908
  清秀佳人/綠色屋頂之家的安妮 蒙哥馬利  
10 The Phantom Tollbooth Norton Juster 1961
       
11 The Westing Game Ellen Raskin 1978
  繼承人遊戲    
12 The Hobbit JRR Tolkien 1938
  哈比人歷險記 JRR托爾金  
13 Bridge to Terabithia Katherine Paterson 1977
  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 凱薩琳.帕特森 1978金牌
14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JK Rowling 1999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JK羅琳  
15 Because of Winn-Dixie Kate DiCamillo 2000
  傻狗溫迪客 凱特‧狄卡 密歐 2001銀牌
16 Harriet the Spy Louise Fitzhugh 1964
       
17 Maniac Magee Jerry Spinelli 1990
       
18 Matilda Roald Dahl l988
  瑪蒂達 羅爾德•達 爾  
19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Roald Dahl 1964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羅爾德•達 爾  
20 Tuck Everlasting Natalie Babbitt 1975
  永遠的狄家 奈特莉.芭 比特  
21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The Lightning Thief Rick Riodan 2005
  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雷克.萊爾頓  
22 The Tale of Despereaux: Being the Story of a Mouse, a Princess, Some Soup, and a Spool of Thread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age.jpg 

我的aNobii評價:★★★★★ 

「從一九八八年到二零一七年,那些熟悉且早已消逝的歲月,如果他可以重新活一次,他已經知道自己犯下的所有錯誤了,這一次,彼特˙史約忍發誓,他一定會做的更好。」

書背的故事簡介寫得淺薄,作者鋪陳出的世界梗概要艱難複雜許多。但我終究是被故事簡介吸引。活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在成年人的眼光裡,不過還是個毛頭小子,初出社會,對人情世事的瞭解理應懷抱著稚嫩、天真的期待。然而,短短二十幾年,我卻已懊惱數次生命中的轉折,常想著:「若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會做的更好,把所有的錯誤避免掉,即使只修正一兩個也好。」這本小說於是揭露,那無數次的REPLAY,究竟是好,還是壞。

距離Ken Grimwood(肯恩˙格林伍德)出版這本書已經有二十年,如今讀來卻不覺題材俗套。原來不論過了多久,人們終究活在對自己的懊悔與不信任中。重生的渴望或許只會出現在「對現狀不滿」的人身上,但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是會對生命裡種種的選擇質疑,總覺得「沒有走得那條路會更美好」,而REPLAY則讓書中主角在「現世」中不斷死亡,不斷背負每一世的記憶,回到二十幾年前的最初重新來過,重新活過這二十幾年,於是主角在不解與無助中,重新活過了好幾世截然不同的人生。

作者對時代要聞、歷史與中西方的神秘主義肯定下了不少功夫。邊讀著我邊想像自己,如果二十年後我的生命恰巧又要從我的現在「重播」,我可以做出什麼改變,做出什麼選擇,讓「現在」更好?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php.jpeg

 

《我談的那場戀愛》是我第一次遇見艾倫˙狄波頓。

而那是高中時,在一家現在已經消失的小書店的邂逅。

當時是被書架上一整面相同裝訂版型的氣勢所吸引,「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歲,我不過是想多讀一些暢銷又有名的西洋小說。而這書名,多麼誘惑憧憬愛情的少女。

 

但我翻了翻書,終究沒有被他書封的那抹笑所吸引。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jpg 

aNobii評價:★★★☆

庭庭強烈推薦我看的一本書,本來以為是《蘇菲的世界》等類似的哲學史探討書籍,嗯…也不能完全說不是,這本書帶給我很不同的思考空間。

然而,我喜歡它的英文書名更甚於中文書名 - The Lovely Bones.

英文書名非常切中主題,且一語雙關,完全呼應了書本的內容。

在閱讀這本書前,我完全沒看過書籍簡介,對此書一無所知,只知道我的好朋友很喜歡它。這是我第一次跳過書背的簡介、跳過所有序言,在完全不知道劇情或架構的情況下接觸一本書。

稍微看過大綱就知道,這本書由第一人稱的敘事點出發,從主角蘇西的死,抽絲剝繭,跳躍式的時空串連起所有故事;因為在天堂,天堂的一切都有可能。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age.jpg @.jpg

上一次看這兩本書,我想,是八年前。

因為對劉軒的著迷,他一連串的書看下來,把翻譯的也拿來看了。當時想著,劉軒和這女孩,是不是情人關係呢?沒去查證,或許是,或許不是,如今想起來,也只是小女孩的偶像崇拜而已。

拼著硬頸子把書讀完,我對於田野調查的人生體驗無可自拔,最重要的是-這位女孩子,多明尼卡˙芭蘭,走過中亞與中國時,她才23歲。

23歲,和現在的我一般歲數。她為了碩士論文,走到了塔什干,為了自己,橫越中亞,翻過烏魯木齊,走過敦煌絲路到了西安,又從北京跨越海峽到了台灣。

一般的歲數,天差地遠的膽識。

我不禁想著,多明尼卡23歲時用生命寫的書,讓兒時懵懂的我豔羨不已,竟又在在八年後,和23歲的我巧遇了。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老早看過這本書。

不過當時匆匆翻過,內容輕輕鬆鬆忘得一乾二淨,這回重翻起來,才想起自己心底被掩蓋的溫柔,捧滿手心,原來繞了一圈還在那裡。

有個人在我旁邊拾起了這本書,問著:「這般閱讀,你可曾記得書裡的內容,卻不混淆書的色澤?」

我說呢,王文華這本書並不要人記得,他只期待喚醒倉促人生中被遺忘的溫柔角落,像一片羽毛,從眼皮上輕輕飄過,點醒被困在水泥叢林裡奮勇殺敵的我們。

是的,我們。

就像他在〈在十字路口等待〉裡的一段文字:「等待,是一種失傳的藝術。不管在紐約、舊金山、巴黎、或台北,大家總在蜻蜓點水、速戰速決。急什麼呢?當你生吞活剝,把清單上所有的待辦事項都打了勾,也只不過是提早抵達,生老病死的十字路口。當你學會了安靜等待,人生才真正開始全速前進。在十字路口,你不是在等別人,你其實都在等自己。」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_book.jpg 

每次看完日本文學,身邊就有種奇異的,緩慢的氣氛。

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從〈妊娠月曆〉開始讀起,和同本書裡收錄的〈蜜糖時刻〉相比,這應該是短篇小小說吧。從第三人稱的妹妹觀點寫起,用奇異的,一點都不吃驚的筆調書寫著姊姊懷孕後,食慾變化的過程。

總覺得小川洋子,把食物和味道寫得好細膩,即使從沒遭遇過害喜,但我彷彿在閱讀中,體驗了那種連些微氣味都難以容忍的,想吃的東西卻一定要吃到的,懷孕女人的神經質與纖細。

只是邊讀著,讀到了妹妹想起葡萄柚的防腐劑,會破壞人類染色體時,徹底的毛骨悚然。當然姊姊著迷似的往M醫院接受治療,也是一個令人迷惘不解的片段。懷孕的姊姊對葡萄柚果醬重度成癮,一直央求妹妹燉煮果醬,然後極盡所能的吃完它;後來的感受是冰冷的,從妹妹側寫姊姊的角度裡,彷彿看到一雙冷然不帶一絲情感的瞳仁:「她吃著果醬時,喉上的肥肉上下抖顫著。湯匙的柄也被胖腫的手指給侵佔了。我靜靜地看著,這樣的姐的每一個部份。」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好帥的一本書!

和上本《劉墉生活cafe’—8分鐘教你應對進對》 不同,我認為讀這本書,應當抱持著開放的心態來閱讀-不論父母或我們這世代的子女。書腰上宣傳詞寫著「48招…什麼的」,我認為這不只是一本養育孩子的指南、做父母的指導手冊,對我來說,這是一本人人都該閱讀的書,一本理解與成長之書。

孩子與父母之間若溝通不良,總是彼此互相責怪「你不瞭解我」,但一廂情願的期待對方瞭解自己,我們又做了什麼努力去建立溝通的橋樑呢?

劉墉的心態很開放,或許他的觀點並不為所有人認同,但在我看來,他一直砥礪、鞭策自己的認知、觀念要隨著時代成長,而非任憑年華老去與歲月沉淪。因此,他撰寫這本親子教育書籍(或講稿:此書由鳳凰衛視的劉墉談話節目稿子潤整而成)時,是橫跨在兩個世代、甚至三個世代的角度來談的;他可以舉出自己最初的觀點與孩子之間的衝突,但馬上又提出他的解決之道。如他在序言裡所說:「這本書是理論、生活、故事和實用的結合。」我想任何人讀來都是生動易懂,卻也能在字裡行間的情節論述中,找到自己的經驗與認同。

看到最後幾章節時,我甚為感動。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age.jpg 

近來沒什麼時間好好讀本書,寫寫讀書小心得。所以李鼎這本小書,只能在這樣的忙亂與緊湊中,被我斷斷續續的輕輕翻完了。

一開始以為只是本小小散文書,至多就是成名了的人出本圖文手札和大眾分享心情;但閱讀過程中,卻逐漸感受到一些細微的小小幸福-當然,不是他的,是我自己的。

這本書用每一篇小散文,串起李鼎自己在日常生活,或整個人生時間軸中的各種小小感動,從他輕柔簡約的文筆裡,慢慢喚起我們在苦悶人生中可能已不小心遺忘的小小幸福感。

巷弄中,夜市裡,山間,水畔,冬夜,夏日…許許多多個「片刻」,許許多多的「人生」。

我喜歡書末的「幸福點點名」。

雖然我自己沒玩過,怕認真玩起來,那些問題不免替自己催出幾把人生中隱忍已久的淚水,但讀讀書,想想自己倒是挺不錯的,因為人生嘛,總難全了所有心願。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其實不是第一次看這本書。只是時至今日,我不小心遺忘了徐宏志與蘇明慧的故事,在讀著《愛情王國》時忍不住尋來重溫。

過去讀張小嫻,偶會被人嘲笑:「你怎麼讀這種膚淺的書?」過去偶有羞赧,但如今,早已練成了理所當然的膽氣。要我說,愛情的國度裡有千百種樣貌劇情,即使已活了人生三或四分之一,又豈有讀遍的道理?

重讀這本書,即使幾乎想起來憂傷衝突的結局,仍是不可遏止的讀下去。和上次閱讀時比較,心底更積累了些感情星塵,於是在夜裡反覆咀嚼出一些深秋寂寥的滋味。

比方說:「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的故事不平凡...而唯有當那故事可以在某天說與自己所愛的人聽,平凡才會變得不凡。我們都需要一位痴心的聽眾來為我們渺小的人生喝采。」

瞧瞧,輕輕的小說裡,小嫻把人生和愛情完美交織成詩歌。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情人反覆絮叨著零星小事,講述白晝黑夜自己莫名所以的感動,那是因著深深明白,聽者會對我們微笑頷首,是個把平凡小事,放大成整個宇宙來看待的人兒。

我喜歡讀張小嫻的書,卻不是每一本都讀。就像我也喜歡讀張曼娟,也是挑著讀一樣。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愛買書。

有興趣的書拿來細讀,若是第一章節便讓人感動共鳴,哪怕是散文、研究、圖文創作等等,我便嚷著要買下來,縮掉其餘奢華的開銷,將心愛的嬌客迎回家,供養在書架上。

有人問我,怎麼不看看就好,從圖書館借來瞧瞧便成啦。

可是我買書,是為了以後的自己買。喜歡的散文,喜歡的圖片文字,雋永的,動人的,每看一次便有不同感受,又或者,過了五年十年重讀,又有不同體悟-這種書,我便毫不猶豫買下,等到沒有圖書館讓我啃書時,再重頭細細品嘗。

我也不太買書。

有些書,我不太買,必須讀、有興趣讀、就是很想讀的書籍,我會從圖書館借來。像是不太有興趣的學術書籍,或是色彩繽紛,但缺乏文字滋潤的美麗書籍。這種書我買過,但擺在書架上卻怎麼瞧怎麼膩,要扔又捨不得,只好轉贈給愛她的人。

可是我喜歡讀書,總是去書局轉一圈,抄下有興趣的書單,再到圖書館翻翻找找,怎麼也想辦法找來讀。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34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