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看過這本書。
不過當時匆匆翻過,內容輕輕鬆鬆忘得一乾二淨,這回重翻起來,才想起自己心底被掩蓋的溫柔,捧滿手心,原來繞了一圈還在那裡。
有個人在我旁邊拾起了這本書,問著:「這般閱讀,你可曾記得書裡的內容,卻不混淆書的色澤?」
我說呢,王文華這本書並不要人記得,他只期待喚醒倉促人生中被遺忘的溫柔角落,像一片羽毛,從眼皮上輕輕飄過,點醒被困在水泥叢林裡奮勇殺敵的我們。
是的,我們。
就像他在〈在十字路口等待〉裡的一段文字:「等待,是一種失傳的藝術。不管在紐約、舊金山、巴黎、或台北,大家總在蜻蜓點水、速戰速決。急什麼呢?當你生吞活剝,把清單上所有的待辦事項都打了勾,也只不過是提早抵達,生老病死的十字路口。當你學會了安靜等待,人生才真正開始全速前進。在十字路口,你不是在等別人,你其實都在等自己。」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從學校裡開始競爭,進入社會更廝殺得血肉糢糊,忙著拼過人生大關卡的室友雙眼無神的對我說:「我發現一個月三十天,我沒有一天是快樂的…」
我們遺忘快樂,丟失笑容;因為人生走得太快,時間被快轉,競賽的途中卻忘記停下休憩,用緩慢的心體會周遭一直存在的美好,那些美好都在,只是我們被現實遮住了眼。
這幾年「慢活、慢食」的書市面上出了不少,人們在變動的年代裡早已忘記,自己其實再怎麼拼命,也只能活這幾十年。
那這幾十年,你不微笑,不看看世界,心裡那片荒蕪土地要留給誰?
〈吃起士〉這篇裡說道:「用好東西來增加生活品味,關鍵是變成習慣。儀式化地偶一為之,它只是炫耀的話題。平常心去日積月累,它就是生命的地基。」
好朋友庭庭跟我說,時尚家居雜誌的照片美則美矣,卻嗅不到人味,那些美麗的殼子裡空空的,多看幾眼,怎麼也找不到生活的痕跡。
她總用自己的敏感纖細的眼去看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這本書與庭庭告訴我,緩慢體會,用心生活。
總不成像王文華說的:「年紀越大,標準越低。吸到的都是沼氣,看不到藍天白雲。」所以,「沒人注意的地方,也要頂天立地。」
我們年紀越長,承受失望的彈性越大。即使如此,也別急著替生命找答案,不如在擁擠匆忙的人生裡,替自己保留一點幻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