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駐足好一陣子了,台北卻被連日來的大雨所籠罩,時序靜靜停止在仿若夏末的大雨中。偶爾雨歇,藍色的天空滿載著水氣,彷彿隨時都要狂放潑灑的水墨畫。晃進青田街尾,一間充滿時尚男女與文人雅士混雜的咖啡店,昏黃的燈光、些微地拿鐵香氣以及油炸臺溢出的、並不怎麼浪漫的煙氣。
咖啡還好,倒是古董木頭椅子咿啞作響,稍作挪動便引起一陣喧嘩,驚險的、好似要坍塌的一種陳舊。古董椅子旁邊是一排販售的書籍,大約和店裡的氛圍相似,都是些非主流小說,隨手拿起一本純白色陽刻封面的試讀書,封面寫著:《邊境國》。
作者托努.歐內伯魯 Tonu Onnepalu 是東歐愛沙尼亞人,這本作品呈現出脫離蘇聯體制後,東歐人飄搖到西歐後的心靈圖像-即使已經到了狀似擁有自由且繁榮豐美的地方,心靈仍夾帶著鐵幕的桎梏,不斷對長久以來艷羨的西歐世界,表現出憤世嫉俗卻又渴望擁抱的矛盾情感。
幾乎是隨手翻起,文句彷彿清淡到可以隨時棄下不讀,但卻又被每一篇章破碎的記憶圖像吸引,逐頁翻閱,一邊在腦海中建構出鐵幕下的淒涼絕望,以及與活在希望中卻奇異地「無所期望」。作者用一封封的「沒有被寄出的信件」呈現故事,收件人「安傑洛」自始至終未知是否存在,又或者僅存於主角的想像裡;閱讀時腦海中自然浮現安哲羅普落斯式的冷硬長鏡頭,飄落的枯葉、灰白色的背景,映襯出與現世(西歐)格格不入的「東歐佬」的生活-主角是這麼稱呼和他相同逃出鐵幕的人們。
「在街上碰見了在櫥窗前望著樣品著迷的東歐佬們,我馬上轉進了巷子。」約莫是如此的畏懼與擁有相同背景的人們共處,害怕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妄想告別的那個「過去的自己」,主角用批判、狐假虎威似的眼光居高臨下,「鄙視」著曾經的自我圖像。
作者用冷冽不帶色彩的筆法,以主角反覆的自我剖析、自敘,勾勒出脫離蘇聯政權後,在「他鄉」追尋自我認同的東歐民族;作者也透過主人翁的視角,從一個「流浪者」的角度破除人們對於西歐繁華盛景的刻板印象。
《邊境國》,一本在終於放晴的深秋,遇見的一本書,很邊境、很冰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