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悶悶的時候,寫程式。」那,我來寫我自己的程式。

論文搞定開始找工作到正式要上班的現在,大約經過了兩個月。回想起來,大約是在八月中左右開始修改 104 上的履歷表,但主要精神仍舊都放在論文修改上,因此打定主意要準備的自傳、自我介紹等等,正式動工就到了九月搬回台北之後。

中英文履歷都是現成的,僅僅是修改了論文題目與英文履歷的用詞部份。

要說面試了幾次,去 Kat 參觀和致伸科技的面試卡在隔天,我沉浸在搬回家的忙亂及友伴到來的玩耍裡,一點也沒有準備任何東西。

我只帶了紙本履歷、論文口試投影片還有大學、研究所成績單,就去了這兩間公司。

在 Kat 時,承蒙學長的賞識,邀請我去進行非正式的參觀。但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一次簡單的面談了,當下我並沒有積極的自覺,不瞭解自己在業界的定位究竟如何,也並不理解這間位於南港軟體園區的小公司。談過之後,學長讓我填寫了履歷與公司的制式人事檔案問卷,從此沒有下文。

沒消息的第一週,我陷入沮喪和焦慮的迴圈。

一方面覺得,不太寫程式也不擅繪圖的自己,對有 UI 需求的科技公司來說,由於掛著學校的名號,大約是食之無味,卻又棄之可惜的雞肋吧。即使翻出 C 語言的課程用書,讀起來仍有欲振乏力之感。

參觀隔天秉持著初生之犢的精神,我轉了幾趟車到內湖科技園區「觀光」,踩著高跟鞋,身上穿著嶄新的連身套裝,其實我隱隱約約覺得衣服有些不妥,但從頭到腳的精緻讓我無法理解不妥之處。

散步到公司,我踏入這間聽說對 UI 很「嚴苛」的公司。

接到致伸的面談電話是在睡夢中,逼著自己 10 秒內清醒應對,對方的需求是,對研究工作具有高度熱忱,能幫助公司提出新的使用性測試方法。我猜,清大研究所畢業的 title,應該讓對方有一定的期待吧。

而我卻到出了捷運在街上亂晃時,才忽然想到,我連自我介紹都沒有準備。

面試時間開始,一開始按照慣例考了 TOEIC,一個人在小小地會議室聽聽力,寫閱讀測驗。聽力部份沒什麼問題,閱讀測驗越寫,倒讓自己對有待加強的英文讀寫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考出了很不怎麼樣的分數。

面談時來了兩位主管,一位是 HR,另一位是面談部門的直屬主管,職稱副理。

那天我拎著筆電,零散的自我介紹後,主管要我講解自己的論文。打開投影片,我就著投影片的順序開始解說。

才開口就發現不對勁,口試時花了近 20 分鐘講述的東西,未經組織,要怎麼在三言兩語中交待清晰。心往下沉,沒想到一開始就給自己碰了軟釘子。後續的時間,就在反覆的提問、解釋中艱難的度過。

經過這次慘痛的面試,我才深深體悟,該準備的果然不能省,痛定思痛的回家反省,讓自己重頭來過。

而這段時間裡,每投出一封履歷,寄出一封自薦信,心底的疲憊其實又多一分。看著表格上紀錄的,每封履歷投出的日期,雖然份數不算多,比起投了五十封、上百封履歷的人來說,我確實是輕鬆多了,但每一次努力的求職敲門,總是對自己多一份疑慮。

時間到了九月中,拿到後來的第一間面試後,陸陸續續又有幾間公司打來約定面談,讓我吃了定心丸。於是想,就努力,把自己最好、最特別的地方表現出來吧,不會寫程式,我總會其他的,而過去的公司沒有錄取我,並非因為我不夠好,而是公司沒有適合我的位置。

對自己有日漸清晰的認知後,一步一步逐漸踏實。

到明天,要上班了,雖然焦慮依舊,但對心底渴求的東西,輪廓確實清晰不少。每一次的面試都讓我能更清楚的表達自我,包括研究、自我介紹與過去經歷等,每一次面試被問到的相同或不同的問題,也都更幫助我仔細思考自己的中心思想與主觀價值。

一個多月的求職路,在待人處事與自我成長方面,我學到的比過去幾年都要來的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