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暖的守候】

  身為孜孜不倦的清華人,對圖書館最深刻的印象,想必就是門口讀者服務組的「圖書館伯伯」。週一到週五的下午五點以後,凡進出圖書館,都會看到伯伯坐在門口,不厭其煩地檢查證件,替學生解決問題;伯伯的工作態度嚴謹,一點都不馬虎,認真工作之餘,也總是親切地回應學生的問候。

  劉發源伯伯的工作時間是週一到週五下午五點到晚上十一點閉館,以及週日的下午五點到晚上十一點。每天看著過往的學生,從五點多精神奕奕地走進圖書館,到夜裡帶著疲累但收穫豐富地倦容離開,日復一日,伯伯就這樣伴著清華。

  從民國91年六月進入清華到現在,伯伯一直都擔任圖書館的行政助理。這份工作是在做些什麼呢?「大小事情幾乎全包了。」伯伯的工作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也挺費神。「行政助理」顧名思義就是「幫忙執行學校的規定」,圖書館的大小事務舉凡警報器亂響、校外人士換證入館,以及規勸違反圖書館規定的同學們…等等,都由伯伯一手包辦;而有些同學會不滿伯伯的勸誡,比如穿著拖鞋入館,甚至在包包中偷藏食物進館內等,這些都讓伯伯在執行規定時相當困擾。對於這些同學,伯伯很無奈:「我都是以愛為出發點來規勸同學的啊…」其實,伯伯只是為了給認真用功的同學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而盡心罷了。

【當年那段精彩】

  也許有人曾感到疑問:「伯伯難道從有總圖書館開始就一直在這個地方嗎?」其實,劉發源伯伯是工研院退休的資深技術員,在民國91年六月時,應老朋友的邀約來到清華。算起來,伯伯在工研院工作的時間,正好跨越了新竹科技發展的關鍵年代,憶起當年,已經65歲的伯伯仍然充滿了熱情,那段三十多年的歲月,也就是伯伯一生中最精彩燦爛的樂章。

  民國五十九年,當時國家非常重視農產品的發展情況。伯伯服完兵役後,曾在台中東勢的老家幫忙種植柑橘類的水果;後來,得了到經濟部工作的機會,便舉家搬來了新竹,當時伯伯已經結婚(民國54年10月),搬家到新竹時,長男三歲,一家三口一起來到這風城,從此落地生根。

  「工研院的前身其實是經濟部」伯伯說,當時政府注重農產品研究,因此他一到經濟部,便接手了這項工作。「當時我在經濟部的農產品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項」:首先,是研發保存水果的技術,由梅子熙教授帶領著整個團隊,嘗試以冷凍乾燥的方式,延長鳳梨、香蕉、木瓜等熱帶水果的保存期限;其次,是「速食米」的研發,也就是將食米煮熟,再以酒精去水保存;最後,是「食米充氮氣保存」,「速食米是熟的,而充氮的米是生的,充氮的米只是為了延長保存期限。」伯伯對從前的工作仍記憶猶新,鉅細靡遺地解說著。

  後來,隨著食品研究所的設立,這些關於農產品的技術研發,從此移交了。我以為辛苦研發的技術就這樣放手,多少會有些難受,但伯伯並不感到遺憾:「這只是計畫結束而已,我們做的東西都是國家的政策啊。」

  在蔣介石當總統、蔣經國任行政院長的時代,為提升工業基礎,將經濟部底下分設工業、礦業及金屬三大類組,並於民國62年成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伯伯也在這時正式成為「工研院」名下的一員。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伯伯將自己的熱情奉獻給這正要起飛的政府-和台灣;伯伯在工研院的研究內容轉向生物科技,一部分是為生物的培養-利用菌種來製造酵素,如醣化酵素、纖維分解酵素等等;除此之外,伯伯也從事對黃麴毒素的分析,由巴西、阿根廷進口玉米、高梁,與本省產的食米作為比較樣本,從中取出黃麴素來進行研究。

  除了生物科技研發之外,由於新竹、苗栗以及竹東地區出產矽砂,因此,新竹市文化局特地商請工研院幫忙開發玻璃藝術,利用天然礦產孕育新竹特有的民俗文化,「現在的玻工館,就是我們當時努力的成果喔。」伯伯很得意地說。而現在的玻璃技術,則是當時研發出來後,再指導民間有興趣的人士學習;除此之外,也輔導一些有興趣與熱情的學生們進入這個行業,讓玻璃藝術可以持續傳承,成為新竹的特色。「當時我們由荷蘭進口鈉玻璃的原料,提高溫度到1050度C熔解後,就可以塑型,然後再跟我們自己產的矽砂混合,就可以作出各種造型的作品。」伯伯相當熟練地解說製造過程。

  從工研院的前身-經濟部一路走來,伯伯可說是見證了時代變遷與政策流轉。在工研院的最後幾年,伯伯除了在高分子組進行研究外,也協助業界辦理專案計畫、技術研發以及專利轉移等等…也運用能源會的經費做研究,嘗試以臭氧來解決新竹因為工業快速發展而造成的空氣和水污染。

【小人物˙大時代】

  經過三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伯伯于民國91年三月從工研院退休,到後來因老朋友的邀約來到清華,從此就在總圖書館替大家服務,度過退休生活。

  伯伯對如今的生活十分滿足,膝下三個子女都在園區工作,長男擔任科技公司經理,次男也在公司當課長,最小的女兒則是軟體工程師。兒女都有各自的成就,讓伯伯十分放心;平日早上在清華校區、十八尖山健走,白天在家裡看看電視、讀讀書報,傍晚就到學校來上班,「有空檔的時候,我也會到樓上拿些書來看。」提到現在的一切,伯伯的情緒從之前的高昂回歸到平靜與安詳。

  在圖書館櫃檯的小角落,伯伯就這樣堅定沉穩地守護著這個天地。從伯伯的過去,可以看出他對工作的認真、熱情與堅持,他告訴我們的不全是清華的故事,卻是堆疊成現在一切最重要的部份-不只是對伯伯自己,工研院三十多年來的工作經歷,是整個新竹…以及台灣大時代工業與經濟發展的縮影。從50年代重視農業的台灣,到後來發展的食品工業、生物科技、在地化產業及環境問題防治等等…到現在總圖門口最忠實的守護者;駐足櫃檯,伯伯平淡笑容的背後,隱含著如此豐富精采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