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順順過完了,我不但看了期待已久的 IMAX 版 Deadpool,還回新莊跟爹娘吃了飯,把錯過的 Warriors & Thunders 比賽補完,室友還撐著眼皮載我到信義區眼睛逛街看燈景,整個年對我來說已經完整,即使之後要閉關也了無遺憾…只是,最重要的小包子,你怎麼還沒打算要退房?
其實陸陸續續都有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的陣痛,有時甚至讓我不太能移動自己,只是間隔都很長,形式也不大一樣,和傳說中的「五分鐘痛一次,持續一小時」的產兆有所出入,顯然小包子還沒打算要出來。
該怎麼說呢…親愛的小包子,很多人都盼望著你出來,大家是懷抱著祝福以及期待想要見到你的心情在等著倒數著。媽咪呢,不光是期待想見到你而已,一直催促你自己退房有很多種原因:「卸貨」開始讓身體逐步回復正常,準備面對後續與你一起共度的人生是一種,迫不及待想重新規劃新的生活節奏是一種,最重要的是,在這個資訊爆炸又傳播快速的年代(這句快要變成我寫文章的慣用語了),媽咪心裡籠罩著很多種可信與不可信的「聽說」,總覺得你不趕快出來,會有很多很多不確定性以及不可控制的潛藏危機。
比方說,「肩難產」,這是說你的頭部即使順利通過產道,也可能因為腹圍太大或肩膀發育較好而卡在產道無法動彈,這可能導致窒息、肩膀脫臼或是內臟受損。另外呢,「胎便吸入症」,據說胎兒在子宮內待的時間太長,可能會因為發育成熟而不透過臍帶或胎盤代謝,進而在子宮內排出胎便,導致自己吸入而有一些後遺症。還有很多很多,什麼臍帶繞頸、羊水不足、對媽咪影響較大的「會陰撕裂」…甚至是產兆之一的「胎動減少」,這些「聽說」和「資訊」都讓媽咪很不安,即使不一定會發生,不一定訊息可靠。
今天回新莊跟你外婆聊天,她聽到我在跟你商量「快點出來呀~」時說:「我以前從來不會催你們趕快出來耶。」似乎是這麼一回事,你的奶奶也說過類似的話,要我在肚子裡自然地把你養到要出來,別催生也別剖腹。
這讓媽咪相當矛盾,聽起來,我們這一輩是這樣被孕育的,在資訊不那麼流通、醫療不那麼全面控制的狀況下,很自然、很放任的讓一切發生。
我該怎麼選擇呢?過去產檢時被醫生告知,依照你的體型發育,可能會提早報到,我從年初就很擔心(又覺得有點刺激),你會不會在上班時間突然報到,給我們驚喜又驚嚇的回憶?到了現在,你遲遲還不出來,醫生已經說,本週五再沒有消息,就建議「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