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起影響自己成長的校園故事,就以最重要的「師者」這角色開始說起吧。雖然我對這些年來遇見的幾位老師都有著深厚的認同與景仰,但回過頭細想,影響我最深的,肯定是國中時期,那位渾身充滿夢想與衝勁的頑童-陳信政老師了。
升上國二那年,原來的班導師因故離職,便由年輕的陳信政老師接下帶領我們這些小毛頭的重責大任。而對我們來說,則是毫無餘地被迫接受一個陌生人進入群體之中;對老師來說,則是迎向全新且艱難的挑戰,因為,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擔任班導師,而他將面對的班級,卻正處於充滿不安定、是非轉折間的青黃不接處。
既然是初次擔任班導,除了他人給予的建議外便沒有前例可循,老師用他自己的風格與想像,執著地與正值青春躁動的我們碰撞,磨合。班上期待者鮮有,不服與好奇觀望者佔大多數;國二生,好一段懵懂衝動的青春年少,當時僅十餘歲的孩子,又有誰會懂得老師面對我們時的難處與無助?說到底,即使身為上位權力者,仍舊是獨自面對一群陌生人,而我們卻得以安全藏匿在整個群體裡面對唯一的他。
十多年前的記憶已逐漸遙遠,只記得那段時間裡,老師咬牙和不服者精神角力著,對願意傾聽者努力微笑著。而我座落在人群裡,以泥菩薩過江的姿態,似懂非懂地看著一直以來崇敬的「師者」這角色。
沒過多久,為了實踐夢想與培育可能的種子與希望,陳信政老師獨力創辦了理化研習社,招募了任課班級裡幾個有興趣的學生,便在校園角落中的實驗室裡開始培育這株夢想的幼苗。
其實想不起來最初自己是怎麼加入這社團的,雖然我對自己說:那一定是某年某月某一天,老師悄悄遞給我那張洋洋灑灑印滿整面創社主旨的信箋,充滿希望的期待我加入並綻放光芒-可是,手指打出來的字,其實搶在我思考前就已經由潛意識浮現;所以答案是:我不知道。
和老同學聊過這事,我們有些印象,當時我們八九個人,大部份是由老師親自邀約而加入,但有幾個,或許我也身在其中,是自行發現這有趣的事,然後秉著初生之犢,毫不羞赧的態度入社了。至於,會完全忘記最初入社的緣由,約略是因老師後來對大家平一而視的態度了。
小孩子的日子過起來很長,不若而今晃眼便時光飛逝。老師帶著我們這群孩子做實驗、參觀各大學圖書館、到出版社拍實驗照片,一起練習寫文章、學攝影…甚至談論著「環遊世界」的壯志大夢。我們一起做了很多「國中生」憑一己之力不太能達到的成就;於是回憶用照片的停格形式,一層層積累,堆疊成幾個孩子國中三年裡最燦爛的歲月,也培養出大家結成莫逆深交的機緣-我對這曇花一現的社團是感念的,它讓幾位同儕間,多了一股難以取代的認同感,能擁有共同的身份與歡笑記憶,則強化了年少時叛逆易碎的友情連帶。我們其中的一個曾說,那段做實驗與玩耍的日子,雖然理論早忘得差不多,卻是印象最深刻,也是當時對「上學」唯一的期待。
回想起來,老師是充滿夢想的,他滿懷教育熱忱接下「班導師」這重責大任,我們這群孩子,則成為他教育理念的第一批實踐者。雖然過程並不完全平順美好,卻替苦悶學制中匍匐前進的小國中生平添些許生活色彩;至於收穫…如今說什麼都已是後見之明,但我私以為,小孩子當下雖不真正明白何謂「反思」與「影響」,但所有經歷過的美好醜惡,不論主動或被動,最終都會在心底發酵、膨脹,直到某天再也無法忽略那些瑣碎小事。
與我們奮鬥一整年後,陳信政老師接下訓育組長的位置,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對他來說意義深重的班級-如今我從老師個人網誌上紀錄的,與學生的互動的過程,還有寫給學生的每一封信裡,都看到他持續誨人不倦的熱忱與夢想,有時我甚至羨慕起後來的導師班孩子,怎麼他們竟能擁有比我們過去更多、更美好的國中生涯?浸淫在老師較過去更加圓融熟練的築夢精神裡,那群孩子所得到的影響與呵護,必然會在他們心中留下恆久的美好和陽光。
畢業後,和老師持續聯繫著,期間偶爾也會交流各自的夢想與期待。細究起來,老師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定是「勇於嘗試」;人生的種種選擇,沒人能在看到結果前真正做出評價,最重要的是踏出嘗試的第一步,踏往未知。許多人往往在這第一步,便因害怕失敗而折返了,說起來,不怕跌不怕撞,充滿勇氣的陳老師作風,確實在幾個人生轉捩點上多推了我好幾把。
人生對我來說,幾乎沒有對或錯,更沒有「如果」,即使橫衝直撞,跌傷了仍舊還有站起來的力量。
小嬰兒最初赤裸地來到這個世界,什麼都沒有帶來,只有一聲宏亮無助的啼哭;於是人成長著,同時從各種悲喜哭笑中學習,從呵護與被呵護的幸福快樂中獲得,也從傷害人與被傷害的經驗中圓融謙卑;所謂「人生的對錯」,只是我們站在線性時間的這一頭,對逐漸遠去的那一頭做出的不負責任評判,而或好或壞的曾經,都足以帶給「現在」的我們一些感悟。但偶爾還是會無聊地想像著,假若沒遇到陳信政老師,我的國中生涯,還有我的現在,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那應該是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探討的課題了。
升上國二那年,原來的班導師因故離職,便由年輕的陳信政老師接下帶領我們這些小毛頭的重責大任。而對我們來說,則是毫無餘地被迫接受一個陌生人進入群體之中;對老師來說,則是迎向全新且艱難的挑戰,因為,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擔任班導師,而他將面對的班級,卻正處於充滿不安定、是非轉折間的青黃不接處。
既然是初次擔任班導,除了他人給予的建議外便沒有前例可循,老師用他自己的風格與想像,執著地與正值青春躁動的我們碰撞,磨合。班上期待者鮮有,不服與好奇觀望者佔大多數;國二生,好一段懵懂衝動的青春年少,當時僅十餘歲的孩子,又有誰會懂得老師面對我們時的難處與無助?說到底,即使身為上位權力者,仍舊是獨自面對一群陌生人,而我們卻得以安全藏匿在整個群體裡面對唯一的他。
十多年前的記憶已逐漸遙遠,只記得那段時間裡,老師咬牙和不服者精神角力著,對願意傾聽者努力微笑著。而我座落在人群裡,以泥菩薩過江的姿態,似懂非懂地看著一直以來崇敬的「師者」這角色。
沒過多久,為了實踐夢想與培育可能的種子與希望,陳信政老師獨力創辦了理化研習社,招募了任課班級裡幾個有興趣的學生,便在校園角落中的實驗室裡開始培育這株夢想的幼苗。
其實想不起來最初自己是怎麼加入這社團的,雖然我對自己說:那一定是某年某月某一天,老師悄悄遞給我那張洋洋灑灑印滿整面創社主旨的信箋,充滿希望的期待我加入並綻放光芒-可是,手指打出來的字,其實搶在我思考前就已經由潛意識浮現;所以答案是:我不知道。
和老同學聊過這事,我們有些印象,當時我們八九個人,大部份是由老師親自邀約而加入,但有幾個,或許我也身在其中,是自行發現這有趣的事,然後秉著初生之犢,毫不羞赧的態度入社了。至於,會完全忘記最初入社的緣由,約略是因老師後來對大家平一而視的態度了。
小孩子的日子過起來很長,不若而今晃眼便時光飛逝。老師帶著我們這群孩子做實驗、參觀各大學圖書館、到出版社拍實驗照片,一起練習寫文章、學攝影…甚至談論著「環遊世界」的壯志大夢。我們一起做了很多「國中生」憑一己之力不太能達到的成就;於是回憶用照片的停格形式,一層層積累,堆疊成幾個孩子國中三年裡最燦爛的歲月,也培養出大家結成莫逆深交的機緣-我對這曇花一現的社團是感念的,它讓幾位同儕間,多了一股難以取代的認同感,能擁有共同的身份與歡笑記憶,則強化了年少時叛逆易碎的友情連帶。我們其中的一個曾說,那段做實驗與玩耍的日子,雖然理論早忘得差不多,卻是印象最深刻,也是當時對「上學」唯一的期待。
回想起來,老師是充滿夢想的,他滿懷教育熱忱接下「班導師」這重責大任,我們這群孩子,則成為他教育理念的第一批實踐者。雖然過程並不完全平順美好,卻替苦悶學制中匍匐前進的小國中生平添些許生活色彩;至於收穫…如今說什麼都已是後見之明,但我私以為,小孩子當下雖不真正明白何謂「反思」與「影響」,但所有經歷過的美好醜惡,不論主動或被動,最終都會在心底發酵、膨脹,直到某天再也無法忽略那些瑣碎小事。
與我們奮鬥一整年後,陳信政老師接下訓育組長的位置,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對他來說意義深重的班級-如今我從老師個人網誌上紀錄的,與學生的互動的過程,還有寫給學生的每一封信裡,都看到他持續誨人不倦的熱忱與夢想,有時我甚至羨慕起後來的導師班孩子,怎麼他們竟能擁有比我們過去更多、更美好的國中生涯?浸淫在老師較過去更加圓融熟練的築夢精神裡,那群孩子所得到的影響與呵護,必然會在他們心中留下恆久的美好和陽光。
畢業後,和老師持續聯繫著,期間偶爾也會交流各自的夢想與期待。細究起來,老師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定是「勇於嘗試」;人生的種種選擇,沒人能在看到結果前真正做出評價,最重要的是踏出嘗試的第一步,踏往未知。許多人往往在這第一步,便因害怕失敗而折返了,說起來,不怕跌不怕撞,充滿勇氣的陳老師作風,確實在幾個人生轉捩點上多推了我好幾把。
人生對我來說,幾乎沒有對或錯,更沒有「如果」,即使橫衝直撞,跌傷了仍舊還有站起來的力量。
小嬰兒最初赤裸地來到這個世界,什麼都沒有帶來,只有一聲宏亮無助的啼哭;於是人成長著,同時從各種悲喜哭笑中學習,從呵護與被呵護的幸福快樂中獲得,也從傷害人與被傷害的經驗中圓融謙卑;所謂「人生的對錯」,只是我們站在線性時間的這一頭,對逐漸遠去的那一頭做出的不負責任評判,而或好或壞的曾經,都足以帶給「現在」的我們一些感悟。但偶爾還是會無聊地想像著,假若沒遇到陳信政老師,我的國中生涯,還有我的現在,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那應該是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探討的課題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