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這是我大二時STS不太成熟的小小報告XD 現在翻出來發現很有趣 反正受訪者都有incode,現在我身在資工,看起來倒是另有感觸:P 大家當有趣的事情看看吧,至於以前的受訪者,就當懷舊吧 哈哈。

一、 清大資訊工程學系的背景與學風

  清大資工系創建於民國66年,當時還只有研究所,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級資訊人才和專業工程師,到了79年成立資訊工程學系,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以受訪教授的角度來說,資工系主要的應用在「電腦軟體的改善,以及電腦普及後的技術面和應用面」,現在的資訊時代,產業界非常需要資工人才;也為了符合實際需求,教授認為,如果自己本身可以參與產業發展,指導學生時會比較瞭解問題所在,以免最後只有面對假設性問題。

  比較來說,受訪教授和資工系的歷史沿革資料中都認為:「清大資工重視個人發展和自由學風」然而,學生自己的感覺卻是自我創意不受重視,受訪者中四名大二、大三的同學都說:「在寫程式的過程中,就算加入再多自己的創意,把程式寫得很有趣、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助教和教授並不會注意,因為資工系重視的是結果,不是過程,再怎麼樣有創意的程式碼,跑出來的結果不符合要求,成績還是低。」由此可推知,就讀資工系的同學,大部份認為他們想創新的自我有一部分被課程、作業壓抑;對比系上的官方說法-「重視個人發展」和學生的創意和實際自我發展,是互相牴觸的,在這個過程,學生遭受的衝擊,卻在系統的課程規劃中被消弭於無形。

二、 學校課程的逐步影響

  剛入學時,受訪者普遍認為資工系應該學會要寫遊戲,或是自己可以做出一台電腦、寫出可以給人用的程式,受訪者C並認為,應該不會碰到不喜歡的科目,或是一直寫自己希望寫的程式。這可說是在尚未了解「大學教育」之前的刻板印象,然而,在接受大學洗禮兩年多之後,大三受訪者E說:「現在什麼都寫,就是不寫遊戲」,另一位同樣是大三的F表示:「現在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且學校裡面強者很多,覺得自己非常渺小,在這裡沒有一定的抗壓力是待不下去的,而且,現在所學的基礎能力和遊戲都沒有直接相關,就算想寫(遊戲)也能力不足。」

  學習的過程中,系上對學生的影響和形塑方法,以課程的安排佔據主要地位。E說:「在大三之前會很迷惘,只知道按照教授給的東西做,卻不知道這有什麼用。到了大三,已經知道以前所學的都是在替未來的專業打基礎,一開始的東西雖然比較無趣也看不到運用在哪,但是學到越難的東西,就越貼近自己想要做的,也更了解基礎的重要。」比較來說,大一的B和C都沒有這麼清晰的方向:「我很好奇自己跟其他系的學生有什麼不同?我也要學普物、線性代數等等的,這跟其他理工科系根本是一樣的。」對大一學弟的說法,大二大三的學長都告訴他們,等學到作業系統、演算法等等就知道差別在哪裡了。對此受訪教授認為:「系上課程的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由淺入深引導學習,哪有還不會走路就想跑的!資工系的基本功夫,都是在為將來的高階發展做準備,像是IC晶片的設計,就會用到普物的方法和知識。」比較學生和教授的認知,可以發現,大一還不是很了解系上的發展方向與教學方法,到了大二大三時回頭看,便會了解自己以前都是在做鋪路的工作;對比資工系上規劃課程的想法,學生在了解基礎課程的目的之後,普遍接受了安排。

  根據以上對話,可以理解「課程影響在資工系學生的自我成長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學科認同以及自我形塑,影響次重要的就是教授的態度,F說:「教授在上課時會把他認為將來學生的發展方向跟我們說,像是清大資工對我們的期待就是在硬體方面出類拔萃,讓台灣有機會出頭,因為我們寫程式寫不贏印度人,所以IC設計是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而清大資工的特色就是IC設計啊!」

三、 教育與掙扎的經驗

  我對受訪學生提出關於學科自我認同的問題,首先問到對於系上的課業是否有什麼想法?而資工系的課程作業,最主要的部分自然是寫程式,提到這個攸關他們日常生活的事情,引發了許多回應,其中A和D甚至剛寫完系統程式呢!

  以寫作業來說,大二大三的受訪者都認為「作業是建立自我認同的一個關鍵」。F有一個同學,正在準備轉系考,F轉述那個人的想法:「我感覺很盲目,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以後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就算進竹科吧!我也不知道那有什麼用。」於是我問:「寫不出作業大家會怎麼辦?放棄嗎?」對此,大家都抱持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態度,因為「資工的東西都是已經被證實過的東西,做不出來是自己的問題。」F又說:「寫完程式真的會有成就感,但是不知道自己現有的能力、所學的東西出社會之後面對挑戰是不是真的能夠應付?我的能力真的足夠嗎?」

  對於作業的難易度,E表示「如果反應作業出太難,教授會說:『你們都是清大學生,這種程度的東西一定要做出來。』清大的頭銜被拿來壓迫我們,不會寫也只能靠自己。」他們說,系上課程雖然規劃的很有階段性,可以讓他們逐漸的向上進步,但是感覺「清大很多教授不把大學部當一回事,都比較重視研究所,清大資源不比外國多,要寫作業找資料都很困難,可是作業還是得自己寫。」這是他們對教學態度的意見,認為這造成了學習上的挫折和困難。

  資工系學生對於系上的課程規劃以及所出的作業整體上並不感到懷疑或不認同,因為他們現在的訓練是走在前人曾開拓的道路上,然而,對於自己所學究竟在社會上處於什麼地位部份感到迷惑。舉例來說,大二的學生很懷疑自己的能力跟電機系相比是否可以勝過對方?關於這點,受訪教授表示:「電機系所做的差別在電機系從零組件開始切入鑽研,而資工系主要處理上層的程式設計等等」,反觀大三的學生,對於自己未來的定位以及走向,都有比較明確的認知。

四、 學科認同的形塑

  受訪學生認為,典型的資工人應該要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接受了這麼多的邏設、程式語言的訓練,邏輯思考當然要特別強,而且這個能力,對於日常生活處理事情時,大家都認為有幫助,所以D說:「這算是目前感受到最深的資工人特質吧!」這和教授的看法相符:「資工系的學生應該具備-清楚、有條理的思考方式,有邏輯的處理事情。」

  然而,以「學科認同」來說,大三以上會比較有認同的感覺,我所謂認同是表示「清楚知道這個科系對自己的要求,並且自己也同意和遵行這個要求。」大一大二的學生,對於現在的方向還沒有什麼想法,大一甚至有「就這樣吧!」的感覺,直接順著系上的規劃走,自己也沒多想什麼。

  整合所有受訪者的想法,對「清大資工系」都有不錯的感覺,應該說,雖然沒有特別以身為「清大資工人」為驕傲,但是在這裡學習都有不錯的發展和成果,對於系上對學生未來的藍圖規劃也認為是可行、有道理的,也真正接收到教授對他們的期待。

  當我詢問受訪者清大資工和他校的資工系有什麼不同時,出乎意料之外,大二大三的學生對於自己和其他資工系學生的差別,有很清楚的認知。首先,E說:「清大資工比較偏理論,實作的部份比較少;以交大來說,他們的資工、資科系偏向實作,不管在配分上還有作業比例上都差很多,讀理論當然很重要啊!但是工具上的實用性不大,我們出去以後在社會上可能會無法競爭。」「而且像元智大學,到了大三大四會有建教合作,很希望我們也能有這種機會。」

  這是E說的話,其他大二和大三的表示很認同,大一對此並沒有什麼想法,因此可以確定,在學習到深入一點的課程,或是已經脫離剛入學時的懞懂後,學生多半希望可以有實習的機會,以免自己所學和社會上的要求不符,發生空有理論而無法運用的狀況。

  學生還說,現在企業界感覺清大沒什麼勢力,這是有點讓人擔心的地方;關於這個問題,教授已經做了回答:「清大電資院起步較晚,年紀最大的現在也才四十多歲,現在業界的學長姊們,要做什麼東西都會回來找學弟妹幫忙,畢竟品質他們自己很清楚,一定有保障。」

  我提到團隊作業有關自我的壓抑,E和F說:「做團隊作業時,當然是以強者的意見為優先參考,可是提到自我壓抑的話,大學部應該沒什麼明顯壓抑,因為現在合作的機會少,就算真的有小組作業也會因為人數少很好溝通。」「這應該要到研究所的時候才會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吧!現在的小組作業,比較重要的就是看創意能不能被完成,而不是被壓抑。」針對這個問題,教授也說過「團隊合作和創意是不相衝突的,而產業界的團隊,比較的是技術等等的創意。」其實,不論是社會上或學校中的研究工作,團隊合作都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資工系學生對於團隊合作的經驗,目前都沒有出現嚴重的自我與團隊的衝突,這可能代表,資工系安排給學生的團體作業,是可以讓每個人平均發揮所學,並適當的訓練創意的發展。

五、 追尋屬於自己的位置

  以資工系的官方統計來說,大學部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會進研究所,而研究所畢業後有一半都會在科學園區工作。針對這個數據來說,大三的受訪者都不希望進入園區工作,除非那是最後的選擇;大二學生在聽了F(曾經在園區福利社打工)講述竹科工程師的工作,已經不再把竹科列入考慮。相較之下,大一學生仍把竹科當作未來的藍圖,可見,在對於自己所學越來越了解之後,會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大一現在只是聽從外界對於資工系的願景描繪,就直覺這是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

六、 回顧和結語

  幾位受訪者都認為:「在接受今天訪談之前,完全沒有想過自我認同的問題。」,大一目前都不太清楚系上的理念和方向,也從沒想過自我認同的問題,基本上就是完全奉行系上的規定。

  經過訪談整理,可規劃出以下結論:

  (一) 大一的學生對於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訓練,目前還沒有產生迷惑,他們都覺得課程還可以接受,不會超出自己的消化量,也認為就讀資工系算是選對了自己的興趣。

  (二) 大二學生(包括這次訪談的參與者以及其他正在趕程式的同學)都認為,雖然有些作業很難,但是還可以接受,「反正寫就是了。」在組語deadline前一小時拼命中的同學說,以大二來看,目前對於未來發展都有些模糊的輪廓,可是真正要往哪個方向走,還有待商榷。

  (三) 比較來說,大三對於自己未來的規劃已經很明確了,甚至可以說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對於系上的課程,雖然不是完全滿意,但認為對自己的學習還是非常有用-「學校的規劃還是有他的道理的。」

  整體看來,資工系學生在自我定位、教學內容與未來發展上,都和系上建立了良好地聯繫,學習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用專業來對社會做貢獻」這是受訪教授認為對資工系最大的意義,也是學生認為將來要走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ny 的頭像
    mony

    HsinChu˙Ying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