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讀著「原鄉時尚-八倍速驅動創意經濟」這本書,突然看到了「Business Model」這個詞。然後想到,這就是台灣,忽略傳統,只顧著往前衝的台灣。

其實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明明不是一本很「軟」的書,甚至有一點憂國憂民的味道,為什麼我就是沒辦法不看了直接拿去還?

除此之外,時常聽到同學朋友充滿理想或衝勁的.....資本主義理想XD

也不是資本主義就不好,更不是賺錢不好(我非常喜歡賺錢),只是有時候會感嘆,人在賺錢/工作/拼經濟之餘,有沒有回頭看看自己身在的這片土地?

也許,有些人認為,反正我之後畢業/工作就要到美國或任何國家去了,也許不會再回來,幹嘛要管這片土地怎麼樣

(關於這點,打個岔,貼篇文章 為什麼我們要回亞細亞? )

而我從不這麼想,記得曾經跟阿孟說過,我愛往外跑,我喜歡旅行,但就是因為知道,我永遠有個台灣可以回來,旅行才能這麼美好。

書中提到「Business Model 之外,社會還有許多需要知識份子關注的事物,企業所享有的社會資源、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所形成的良質或劣質生態循環等等,是否都該列入對一個企業價值的衡量?」

這是我所關心的,台灣的問題。


而這本書也連結到我一口氣買了幾本的,王文華寫的 Life 2.0

一本自己留存,另外幾本,想著要跟誰分享,我所欣賞與同意的價值觀

很多新聞都講述著全球暖化問題,台灣不只有全世界高居第一的暖化程度問題(高於世界值兩倍),台灣應該更關心文化的逝去。


「發明、想像力產生了工業革命,但工業革命之後,人們倚賴機械,遺忘了是創意帶給人類力量。」

- Chris Smith


看「原鄉時尚」這本談論文化創意產業的書,不禁唏噓於台灣薄弱的「根」。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在亞洲的,日本人

前年去日本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木工細工」等手工藝品的文化意義,直到這幾年慢慢體會,慢慢學習,才了解到,他們對保留傳統民俗技藝這塊,是多麼不遺餘力;不管是歧阜縣白川鄉的合掌造建築群,或是九州湯布院的整體木造體規劃,都是完善且全面的。

看這本書使我想去日本走走的念頭越發強烈,很被日本人那種「執著」所感動,不管是做甚麼事情;這就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日本的部分原因吧,不管甚麼事情,他們只要認真投入,根本就是當成生命在燃燒。

書中有句話在形容日本的「櫻花精神」:以最惹眼的姿態,大聲告訴世界自己的存在。

也許,這就是日本為什麼成功的原因,他們,從來不「忘本」。


在賺錢之餘,是否有人願意撥出時間、分些心力,關心一下正在衰弱的文化與傳統?

我自己也曾經以為,這種Life 2.0,關心環境、關心文化的行為,都先等自己賺到錢,把自己餵飽再說;只是我現在發現,等到每個人的物欲都滿足,世界大概,也已經病入膏肓。


今天就這樣,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