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請大家看看Britain's Got Talent(英國星光大道節目)最近第三屆剛出爐的驚人參賽者-Susan Boyle的表現。
[中文字幕] 英國星光大道 Susan Boyle 感人演唱 驚艷全場 I Dreamed a Dream (請點連結,嵌入停用)
聽完看完,我起了渾身的雞皮疙瘩還有不小心眼眶泛紅。
馬上就聯想起第一屆Britain's Got Talent的冠軍-Paul Potts,他的表現當時也讓我感動到哭;我想「音樂」應該是人類心底最原始的感動之一吧。Susan Boyle選的那首歌我認真看了歌詞,不知她是否特意選了這首歌,歌詞和她自身的境遇(最初被觀眾、評審不屑的質疑到最後全場瘋狂的肯定)非常吻合,我很感動。
Paul sings Nessun Dorma high quality video/sound widescreen 16:9 (請點連結,嵌入停用)
然後就回想到台灣這一兩年很火紅的選秀節目。
為什麼Britain's Got Talent不需要多餘的鋪陳和設計,就可以單純的感動人心,而台灣的星光大道節目卻越走越偏,讓觀眾幾乎沒能獲得「最原始的感動」呢?
我自己想了想,除了評審過多的炫技(講評過多,況且…造型師為什麼要擔任評審?星光大道要的,不就是最原始的「璞玉」嗎?)、主持人過度串場和凸顯自身,反而將參賽者的光芒所掩蓋了。
另有重要的一點,台灣的選秀節目非常努力將所有參賽者「標準化」,把他們從未經琢磨的璞玉磨成「偶像明星」的基本樣子-就是如此,才會出現各種舞蹈訓練、台步訓練、外型大改造等橋段,但過度的包裝反而讓選秀節目失去其可看性及真實性,參賽者基本上都唱流行歌(頂多區分語言),然後都能載歌載舞,不會跳舞也得練會,最後有機會進入前五強或前十強,幸運被製作人相中便準備出唱片,導致近期的唱片市場放眼望去都是選秀節目出來的新人,缺乏創意也非常無趣。
我們要看的,就是簡簡單單的真實,可以訪問參賽者的故事,可以給我們看他們「未經包裝的一面」,而那就是原始的生命力,也是唯一的真實。評審不用多言只需公正判別,Susan Boyle這段表演時間,加上評審簡單的問答與評分,總共也不過五分多鐘,台灣絕對可以拖上十幾分鐘,加上每個評審要公平分配鏡頭,往往聽眾沒聽幾分鐘歌曲就得一直看評審的講評。
星光大道最初第一、二屆的參賽者我其實挺喜歡,那段時間也很認真看,但到後來星光自身的走向就偏了。他們為了「創意」不惜犧牲節目品質,邀請各方歌手來擔任評審,有時候講出一些觀眾也不一定聽懂的專業術語,老實說,那些都不重要。
就像阿孔說的:「造型有什麼重要呢?那些不都是參賽者出道後,幕後造型師的工作嗎?」試問,如果有人天生就是偶像明星(我相信還是有),那要這些製作人、造型師等等的有何用?
希望台灣的節目可以清新單純一點,媒體已經夠墮落了,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都失去最初的感動,那究竟為什麼還需要看電視呢?
最後附上Paul Potts第一屆冠軍的獲獎過程。
[中文字幕] 英國星光大道 Susan Boyle 感人演唱 驚艷全場 I Dreamed a Dream (請點連結,嵌入停用)
聽完看完,我起了渾身的雞皮疙瘩還有不小心眼眶泛紅。
馬上就聯想起第一屆Britain's Got Talent的冠軍-Paul Potts,他的表現當時也讓我感動到哭;我想「音樂」應該是人類心底最原始的感動之一吧。Susan Boyle選的那首歌我認真看了歌詞,不知她是否特意選了這首歌,歌詞和她自身的境遇(最初被觀眾、評審不屑的質疑到最後全場瘋狂的肯定)非常吻合,我很感動。
Paul sings Nessun Dorma high quality video/sound widescreen 16:9 (請點連結,嵌入停用)
然後就回想到台灣這一兩年很火紅的選秀節目。
為什麼Britain's Got Talent不需要多餘的鋪陳和設計,就可以單純的感動人心,而台灣的星光大道節目卻越走越偏,讓觀眾幾乎沒能獲得「最原始的感動」呢?
我自己想了想,除了評審過多的炫技(講評過多,況且…造型師為什麼要擔任評審?星光大道要的,不就是最原始的「璞玉」嗎?)、主持人過度串場和凸顯自身,反而將參賽者的光芒所掩蓋了。
另有重要的一點,台灣的選秀節目非常努力將所有參賽者「標準化」,把他們從未經琢磨的璞玉磨成「偶像明星」的基本樣子-就是如此,才會出現各種舞蹈訓練、台步訓練、外型大改造等橋段,但過度的包裝反而讓選秀節目失去其可看性及真實性,參賽者基本上都唱流行歌(頂多區分語言),然後都能載歌載舞,不會跳舞也得練會,最後有機會進入前五強或前十強,幸運被製作人相中便準備出唱片,導致近期的唱片市場放眼望去都是選秀節目出來的新人,缺乏創意也非常無趣。
我們要看的,就是簡簡單單的真實,可以訪問參賽者的故事,可以給我們看他們「未經包裝的一面」,而那就是原始的生命力,也是唯一的真實。評審不用多言只需公正判別,Susan Boyle這段表演時間,加上評審簡單的問答與評分,總共也不過五分多鐘,台灣絕對可以拖上十幾分鐘,加上每個評審要公平分配鏡頭,往往聽眾沒聽幾分鐘歌曲就得一直看評審的講評。
星光大道最初第一、二屆的參賽者我其實挺喜歡,那段時間也很認真看,但到後來星光自身的走向就偏了。他們為了「創意」不惜犧牲節目品質,邀請各方歌手來擔任評審,有時候講出一些觀眾也不一定聽懂的專業術語,老實說,那些都不重要。
就像阿孔說的:「造型有什麼重要呢?那些不都是參賽者出道後,幕後造型師的工作嗎?」試問,如果有人天生就是偶像明星(我相信還是有),那要這些製作人、造型師等等的有何用?
希望台灣的節目可以清新單純一點,媒體已經夠墮落了,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都失去最初的感動,那究竟為什麼還需要看電視呢?
最後附上Paul Potts第一屆冠軍的獲獎過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