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門舞集與雲門二團在國家戲劇院共同演出的春季公演-「迷失之影&斷章」。
終究是無法戒除從大一開始對雲門的著迷,毅然決然地買了票,一個人去了。
阿喀郎所編舞的「迷失之影」,講述人的死亡,邊看著各種疑似死者/靈魂的掙扎,我不禁感到顫慄,節目手冊背面那張劇照,整體的黑白色調,惟獨那血,是如此的豔紅。
「懼生與畏死」是這支舞的主題,在舞者的對話中,呈現出後現代人們面對死亡時的荒謬,最為突出的,就是那個講台語的殯葬業者,所謂「賺死人錢」。除此之外,背景的紅色跑馬燈,除故事的述說外,幾個統計數字「台灣2006年死於自殺人數...死於車禍人數...34名兒童死於受虐」等,卻是逼人正視「生命的輕與重」。
我不敢說我完全的懂(也許除了故事性的芭蕾舞外,我從沒真正懂過現代舞),但「迷失之影」,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斷章」伍國柱最後的遺作。
對雲門二的感情使自大一那場「春鬥2005」,從此再也無法錯過雲門的公演。
色彩繽紛,是我對雲門二的印象。
「斷章」看似是描述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無奈的掙扎,但其中含有著積極向上的意思。
我對於這支舞現在卻無法講些什麼(在觀看當下腦袋裡東西卻是很多的)
但我十分認同舞蹈中,「群眾中的那個我(你)」,人總是希望自己特立獨行,不流於通俗,卻又害怕成為特殊、唯一的那一個,總是默默地隱入「大眾」的保護色。
很喜歡李明璁為了斷章所寫的一段話:愛情是傷害與救贖的辨證,是靈光乍現但賞味期限不明的「斷章」。或許每個人都無法也不該把自己的幸福,單純建立在對任何「另一半」的想望;人最終面對的不是投射你美麗身影的鏡子,而是赤裸裸的本來自己。
因為長久以來對雲門二的接觸,對伍國柱的舞蹈風格算是熟析,有許多動作,包括「抓癢、撓髮、搥胸、頓足...」等等人們最細微的日常情緒動作,都在他的編舞中。
最近閱讀了幾篇文章,追憶/講述以三十六歲早逝的伍國柱
而我今天最被震撼的一幕,卻是終場舞者謝幕時,投影在大螢幕那幅「柱子」的照片,以及舞者捧出那握色彩繽紛的汽球,在那一刻,觀眾給予了今天最熱烈也最令人感動的掌聲,獻給「斷章」的作者-伍國柱。
終究是無法戒除從大一開始對雲門的著迷,毅然決然地買了票,一個人去了。
阿喀郎所編舞的「迷失之影」,講述人的死亡,邊看著各種疑似死者/靈魂的掙扎,我不禁感到顫慄,節目手冊背面那張劇照,整體的黑白色調,惟獨那血,是如此的豔紅。
「懼生與畏死」是這支舞的主題,在舞者的對話中,呈現出後現代人們面對死亡時的荒謬,最為突出的,就是那個講台語的殯葬業者,所謂「賺死人錢」。除此之外,背景的紅色跑馬燈,除故事的述說外,幾個統計數字「台灣2006年死於自殺人數...死於車禍人數...34名兒童死於受虐」等,卻是逼人正視「生命的輕與重」。
我不敢說我完全的懂(也許除了故事性的芭蕾舞外,我從沒真正懂過現代舞),但「迷失之影」,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斷章」伍國柱最後的遺作。
對雲門二的感情使自大一那場「春鬥2005」,從此再也無法錯過雲門的公演。
色彩繽紛,是我對雲門二的印象。
「斷章」看似是描述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無奈的掙扎,但其中含有著積極向上的意思。
我對於這支舞現在卻無法講些什麼(在觀看當下腦袋裡東西卻是很多的)
但我十分認同舞蹈中,「群眾中的那個我(你)」,人總是希望自己特立獨行,不流於通俗,卻又害怕成為特殊、唯一的那一個,總是默默地隱入「大眾」的保護色。
很喜歡李明璁為了斷章所寫的一段話:愛情是傷害與救贖的辨證,是靈光乍現但賞味期限不明的「斷章」。或許每個人都無法也不該把自己的幸福,單純建立在對任何「另一半」的想望;人最終面對的不是投射你美麗身影的鏡子,而是赤裸裸的本來自己。
因為長久以來對雲門二的接觸,對伍國柱的舞蹈風格算是熟析,有許多動作,包括「抓癢、撓髮、搥胸、頓足...」等等人們最細微的日常情緒動作,都在他的編舞中。
最近閱讀了幾篇文章,追憶/講述以三十六歲早逝的伍國柱
而我今天最被震撼的一幕,卻是終場舞者謝幕時,投影在大螢幕那幅「柱子」的照片,以及舞者捧出那握色彩繽紛的汽球,在那一刻,觀眾給予了今天最熱烈也最令人感動的掌聲,獻給「斷章」的作者-伍國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