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知道帆船飯店的存在後,喜歡旅行的我,就將它特殊的造型深深刻印在心裡。近幾年,「杜拜學」這個詞出現的次數逐漸提高,我開始對這個位於神秘中東的國家產生興趣,只是一直缺乏系統了解杜拜的機會。有天在圖書館翻書,正好看到天下遠見出版的《前進杜拜:一門全球必修的新顯學》,二話不說馬上抱回家。

杜拜邦(Dubai)

人口一百四十萬人,總面積3885平方公里,約為台灣的九分之一,相似於台東縣的大小;2005年平均國民所得33688美元。目前建設中的工程-2008年即將完工、並超越台北101成為世界第一高樓的杜拜塔(Buji Dubai),每四五天就增高一樓,「History Rising」,這是杜拜塔前的巨幅標語。

在過去,杜拜曾經向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取經。而二十餘年後,杜拜過去十年(1995-2005)的GDP年成長達到230%,但大家以為的黑金-石油所帶來的收入,卻只佔了6%。早在2000年,杜拜就憂心石油用罄,而轉型發展觀光,到2005年,杜拜有620萬人次的入境觀光課,每人每天平均在杜拜消費8000元台幣。

“We are small, but think big.” 杜拜工商協會的秘書長,阿布都拉赫曼(Abdul Rahman G. Al Mutaiwee)如是說。

現在幾乎成為第三大世界金融中心的杜拜,曾經有很貧窮的過去。杜拜邦政府為了拓寬波斯灣運河,一開始連10萬英鎊(約600萬台幣)都沒有辦法籌足,最後是靠當地的富人捐獻,最初的改革工程才能順利進行。

「『在非洲,每天早晨第一道曙光露出時,羚羊就會馬上驚醒,為的是搶先跑在獅子前面,以免死於非命。同樣的,每天早晨第一道曙光顯露時,獅子也會立刻醒來,為的是追上跑太慢的羚羊,以免死於飢餓。』不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只要早晨第一道曙光初現,你一定要跑得比對方快,才能活命。」這是全杜拜人琅琅上口的故事,出自杜拜邦長穆罕默德2006年所出的《My vision》。杜拜如今的開創性遠遠勝過世界上其他國家,而曾經他們的條件比台灣還要惡劣,擁有非常少的資源,如今卻遙遙走在台灣的前頭。

杜拜告訴外國人「你們可以來杜拜定居、做生意,沒有限制、沒有責任,也不抽稅。」截錄這段話,不是希望台灣依樣畫葫蘆-台灣與杜拜的先天、後天條件都不相同,我們也處於相異的政治情勢。只是想說,杜拜擁有這種氣魄與手腕,過去以及如今環境資源都比杜拜好的台灣,為什麼不行?過去杜拜只有沙漠和僅剩的石油,而如今擁有以兆計價的國際貿易,吸引各國人士心甘情願來到這個酷熱沙漠;台灣人從帆船飯店認識杜拜,卻不能忽略杜拜崛起的格局。

而說到杜拜,一定不能忘記「填海造陸」的人工奇蹟。

杜拜人異想天開,填海造成了第一個人工島,上面屹立了舉世聞名的七星級帆船飯店(Burj Al-Arab),而棕櫚島、世界島等著名的建案,被稱為世界第八奇景。姑且忽略在這個開發過程中可能造成的生態破壞,杜拜人的想像力、執行力和行動力,卻是我們無法忽視的。

除了對種種開發的創舉,杜拜抓住各種機會,把自己行銷到全世界。打造帆船飯店的大刀闊斧是決心,透過不計成本的行銷推廣是魄力,而持續保持的七星級貼心服務則是毅力和細心。許多人是先知道帆船飯店,才知道期所象徵的杜拜;而帆船飯店已經成為多少人「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夢想」,裡面的豪華壯麗,光看照片就已經覺得不可想像,去過的人無不讚嘆萬分,一個晚上要價六萬多到四十幾萬台幣,卻是許多人認為不可或缺的人生經歷。秘書長阿布都拉赫曼說:「帆船飯店創造了杜拜的傳奇。」

杜拜一年一度舉行中東地區最大的國際旅遊展;杜拜發展經濟,除了看到世界貿易在杜拜的蓬勃發展空間,更應該注意富有的當地人。當各個經濟大國或是觀光城市努力在世界舞台推銷自己時,2006年台灣卻依然在這個盛大的國際旅展中缺席。我想,經濟發展是雙向的,已經成為繼新加坡、香港之後第三大世界轉口中心的杜拜,絕對不只是運用關稅自由等貿易特區方案來吸引外資,它自己應當也富有發展潛力,而不只是一個流通點而已。台灣的面積比杜拜大,天然資源比杜拜好,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經濟體,所握有的經濟發展能力不可能會落後亞洲(東北亞的已開發區域除外)其他國家,所缺乏的究竟是甚麼?除了混亂的政治生態以外,是不是也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和推動改變的勇氣?

針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評論家的老生常談是「政治發展影響了經濟」,以本國體制來說,政府政策對自家的企業不友善,導致資金外流,那麼該如何吸引外資?難道說,杜拜的崛起「只是」拜開明專制所賜?我想,並非如此。杜拜旅遊產值佔中東GDP的比率高達一成,台灣的觀光旅遊業卻無視這個契機,甚至政府也對這個統計數值看似一無所知。試想,如果台灣可以在杜拜的國際旅展中獲得曝光機會,不但可以創造觀光商業產值,也可以提高台灣的知名度;讓台灣跟擁有146國人民聚集的杜拜交流,就像是在國際視野中打開了一扇窗。

每次閱讀天下遠見系列的書籍,我都是用龜速前進。一方面是因為閱讀的內容較有深度,二來我總是邊看邊做筆記、感想,閱讀速度就拖慢了;但是,每次看這個系列的書,我都獲得很多新的想法和知識;上次讀的是各國在地傳統產業的發展和維護《原鄉時尚-八倍速驅動創意經濟》,這次看杜拜新顯學,不管是在地還是創新,總是有特殊的角度和看法。傳統產業不能只固守陳倉,必須要打破框架才在科技發展中找到新的定位;而創新產業的過程中,若是不維持傳統,勢必失去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則考驗著決策者的眼光。我靠著閱讀希望累積一些甚麼,也許在未來,至少可以幫助台灣往前走那麼一丁點的距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