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y weekend, I had a sweet girl-breakfast with dear Nico. Moreover, we enjoyed SOME exhibitions at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I. MONET GARDEN

Exhibition_Playpic_20815819751118138879bignew13.jpg  (Monet_藍色調的睡蓮)

近期北美館最火熱的展覽當然是 MONET GARDEN 莫內花園,早上十點半到達北美館,展場內已滿是參觀人潮。循著慣例租用語音導覽,一幅幅細品傳說中的印象派大師畫作。

這是我(有印象以來)第一次近觀 Monet 的畫,此次展出的畫作主要是畫家晚年的後期作品,有蠻多是未完成的半成品。事實上,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其實沒有在這次來台展出,但對我來說,有機會親身體驗印象派對光影的捕捉與自然空氣色彩的速描細繪,此次的展出無異是一塊不錯的敲門磚。

展場並不大,整體展出約有三十幅左右的畫作。從一開始隱晦不明的線條(半成品畫作)逐步參觀,我漸漸理解印象派筆觸濃厚卻色澤優雅的浪漫,其中一幅 Numpheas,直立的垂柳構圖與精準的水面光影描繪,我以「相遇的距離」站在畫作前,感受到自己彷彿從畫面中心開始旋轉,跌入迷人的淡紫色池塘。(印象派畫作建議近觀筆觸與細部色彩,同時拉開幾公尺距離,全觀整幅畫作的光影變化)

此次 Monet 展出的畫作多半是他在吉維尼花園時習作的自然景觀。相較於上回在中正紀念堂參觀的,充滿細膩版畫與楓丹白露森林的〈米勒與巴比松畫展〉,Monet 的畫作讓觀者被飽滿的色彩充滿,不是拘謹的細節,印象派的色彩會在觀者的腦海記憶裡無限放大,電光火石的記憶一瞬,是滿溢的純色,沒有細節,只有印象。

離開時,當然帶走了幾張最愛的明信片(但偷偷告訴大家,北美館入口左右兩側都有 Monet 展覽的紀念品販售,不需要在展場旁的販售處排隊)。

II. EYE OF THE TIMES - Centennial Images of Taiwan

Exhibition_Playpic_2054267053186924196106美16_許哲瑜_2002_所在系列_F0564.jpg   (許哲瑜_2002_所在系列)

如果衝著 Monet 到了北美館,看完展後,千萬別急著離開。今天很意外的發現,北美館五六月的展覽簡直是「精銳盡出」,許許多多的典藏品與近幾年的得獎作品被拿出來大量展出。

此展覽的內容涵蓋自 1871年(同治10年)4月,蘇格蘭籍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來臺灣所拍攝的珍貴臺灣紀實影像。另外更有最新至2010年的當代數位影像作品。

原本看到黑白照片攝影展,雙腿酸麻的我意興闌珊,看著平兒一幅幅細看作品,忍不住問她趣味點在哪。平兒說:「你不覺得可以看到一百年前的台灣人生活,很酷嗎?」

噢,是一百年前的台灣生活?沒錯,我看到 1890 年的萬華街區,1929 年的牧童與牛、1881 年的富家細姨,到了 1966 年的音樂祭、1990 年的野百合學運,更接近我們的,還有八八水災後的台灣,以及齊柏林所拍攝的 Taiwan from the Air 的鳥瞰壯麗。

從老照片裡可以看到多年前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細節以及時代變遷。遙遙遠遠地我想,在台灣的最初,那些不穿鞋的平埔族人,是怎麼做出那些衣裳?被攝影家的「機械之眼」對準時,心裡又浮現什麼想法?又或者什麼都沒想?隨著一張一張照片,碰觸著滿滿的生命記憶,我想了很多、很多…

此次展出最特別的是,將過往諸多攝影展曾經獲獎、曾在雙年展等大型展覽展出,以及北美館典藏的數位輸出作品都一併展出,不光可以看見古老的台灣,更可以看見新一代的攝影藝術家們是如何表現台灣意象。117 位攝影家,271 件關於台灣的攝影作品,族繁不及備載,從頭到尾看下來,暢快淋漓的走了一趟百年台灣,更乘著現代攝影藝術工作者的翅膀,開啟了新的想像,新的視野。

III. 廖繼春獎 10 年聯展

Exhibition_Playpic_46772686874226378暗夜行動.jpg  (朱友意_2010_暗夜行動)

台灣人在藝術涵養上有個很奧妙的特點:對於自家人的作品很陌生,對於歐洲各時期的畫作與畫家卻如數家珍。這點從一樓展廳的 Monet Garden 人潮擁擠,但二樓、三樓的台灣藝術特展(非常設展,都是特展耶)卻乏人問津可以得出有點憂傷的結論。

這次展出的廖繼春獎十年聯展非常令人驚豔,我對廖繼春油畫的印象很傳統,以為總是各種以油畫表現的台灣熱帶風情。但這次展出的十位畫家作品卻毫無傳統設限,創意、前衛想法十足,有許多幅畫我都曾在網路、雜誌等圖文上看過,沒想到在這次特展則以一睹本尊的風采。有許多畫作的實體創作其實非常巨大,被巨幅畫作「撞到」的感受/感動/震撼,是從網路上小圖片的接觸絕對無法取代的。

由於看到本日的第三個展覽時已有點力竭,先快速紀錄今天印象最深刻的幾位作家:溫柔油彩的陳孟澤與陳典懋、超現實黑色幽默的郭維國、分不清虛幻與現實的阿卜極、竟然將油畫與綜合媒材結合,還很酷的陸先銘、充滿人文關懷,筆觸細膩的洪天宇(可是…)、我絕對在網路或課堂上看過的林欽賢、色彩飽滿,結合流行符碼的朱友意…

許多作品都已被收藏,也有許多是北美館自己的典藏,難得展出,非常珍貴。暫且撇開其他名家作品不說,此次洪天宇「大悲宴」的人肉豬肉攤,被擺放在一個特殊的展間(聽說都已被收購,此次借展,想一窺究竟動作要快),並寫上「血腥畫面」的警告標語,而我…在觀看不到五秒之後,落荒而逃…

即使如此,這個展覽我一定要在結束前再去看一次!才看一次根本不過癮…

IV. Architecture for Place-Thinking Drawing/Working Drawing (格蘭‧穆卡特 Glenn Murcutt)

Exhibition_Playpic_10808306521649173831Boyd Centre 226-227.jpg 

我 超 愛 建 築 的 !

即使看完一到三樓滿滿的精彩展覽,也絕對不能忽略 B1 展廳的建築特展。這次展出澳洲建築藝術家 Glenn Murcutt (1936 - ) 的手繪觀念及建築,我非常喜歡〈輕觸大地〉的展覽 slogan,因為 Murcutt 本人的設計理念特別著重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他所設計的建築以「融入自然環境」為前提,創作「空間生態建築」。講究與自然的和諧,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的設計。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建築師法自然,與當地氣候和平共存,輕緩不粗暴,我在觀看建築照片與設計時,心底可以感受到 Murcutt 對澳洲那片土地很溫柔輕緩的關懷與愛。

Murcutt 在解釋他的手繪思考時講過一段話,讓我非常感動,在館員的通融下拍了下來:

2011 spring.jpg  

很棒的一段話,很棒的思想。

My rainy weekend, 就結束在這段溫柔的話語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