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cb906b548a4.jpg 

往研究室的路途中,想起過往高中時,六點多起床,六點半趕公車,然後七點多坐在教室裡翻課本的自己。

現在的我,快九點時醒來,簡單盥洗便到研究室開始「研究生的一天」,途經光復中學,看見教室裡做早課的國中生,沒來由得對自己憐憫起來。

四月,當兵、工作的好友們數度傳來喜訊,興高采烈地(不如說鬆一口氣)說著,他們考上研究所了。我微笑著恭喜、祝福,可是身在研究所這窄門中,卻開始不懂,大家為什麼總往這「進來容易出來難」的小小牢籠擠?

時常想起國外的例子。前年在Boston時,跟西班牙的Alfredo說起台灣普遍的研究所生態,他非常驚訝,認為大學畢業生,倘若沒經過社會洗禮,又怎會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更深入的訓練與知識?

然而,這就是台灣學術界普遍的常態,以往我們說「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就選了大學科系」,現在已經變成「什麼都不瞭解的時候就進了研究所」。

或許台灣的菁英教育真的造出很多研發人才吧,但看在我眼裡,大家的生活卻不怎麼快樂;甚至進了人人稱羨的清大研究所,卻恍然發現「遇人不淑」,當初風風火火使盡辦法把自己「嫁進來」,卻可悲的發現興趣不合,或與指導教授有所齟齬,更有甚者,進了研究所才發現自己的興趣在他處,卻「浮沈於學海,不知所終」。

台灣的研究所已經「大學化」了,早已不是人人稱羨(這現象才奇怪,大家有興趣再提)的學術殿堂窄門,在各公私立大學如與後春筍成立的同時,台灣學術產能的素質也在下降。讀paper時偶爾會翻閱其他學校的研究,看到「形似閒書」的論文仍不免心驚;一方面擔憂自己的產出素質,二方面覺得台灣的研究生早已不若往年般具備高度競爭力,企業將這些論文看在眼裡,不免同時降低其他研究生的就業可能。

一早醒來就被負面想法攫獲,看著MSN主視窗上同學們的暱稱「殘存亦末路,畢業如山倒」、「任重道遠」、「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

當我們這一代終於開始茫然自己「理所當然的選擇」,究竟該是喜,還是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