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科幻影展,首部片看看時間挑選了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

其實會想看這部片主要的原因是原著小說,作者是 Philip K. Dick(他寫過包括關鍵報告、記憶裂痕、心機掃瞄等等,相信這些大家至少都看過一兩部)

2020 年的世界是什麼樣子?Ridley Scott 在 1982 年呈現了當時人的想像。

灰色冷冽的手法陳述著對科技發展悲觀的未來,普遍的題材-人造人

人類造出了「人造人」,卻又無法容忍他們的存在而下達格殺令,無視/漠視他們有沒有心,有沒有思想,有沒有情感....

Philip 筆下的未來是灰暗的,縱然有基因改造等科學發展,畫面呈現的結果,卻無法帶給人幸福感-未來的某一天,「真正的動物」將稀少而昂貴,普遍的一切皆為 human-made

和最近上科幻概論觀賞的「科學怪人」(勞勃狄尼洛主演的版本)對比,我突然可以理解片中人造人為什麼要殺掉、怨恨製造他/她的人。

他/她是人,是真的人,有情感、有思想、有記憶(縱然是植入的偽造記憶),但他們的生命卻被壓縮,生存的價值是被「人類」利用,這部影片讓我想起 The Island 絕地再生。

「科學怪人」片中的怪人,對製造他的 Frankenstein 既恨且愛,「He's my father.」「He never gave me a name.」這兩句是片中最讓我動容的對白。

Blade runner 片中出現的六個複製人,NEXUS 6 和 Rachel 刻畫地深刻且哀傷

Rachel 在發現自己是複製人的那刻,我替她感到心碎,但讓我心寒的卻是她反問 Derca(主角,Blade runner,就是人造人消滅部隊,人名我都自己聽的)的那句話:「你自己曾經做過那個測驗(測試是否為人造人的測驗)嗎?」

對呀...沒做過測驗,怎麼知道自己不是記憶被植入的人造人?

我為這種想法感到恐懼,也才明白那種手段有多殘忍。

NEXUS 6-這場人造人「叛逃」的首腦(忘記本名以型號代替...)我以為只是殘暴、內心充滿復仇的念頭

但看到最後,他雖然追逐、折磨 Derca,卻沒有殺他-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到了,在那個世界,人造人雖然擁有一般人的外表,但細胞快速增生、強迫成長的情況下,壽命卻只有短短四年。

NEXUS 6 在死前講了一段話,在我心裡迴響不斷:「The moments disappeared in time, like the tear in rain.」「 Time to die.」Link six 將快要墜樓的 Derca 拉起後,在大雨中說了這段話,我相信他是哭泣的,為了幾個被殺死的同伴,以及他們悲哀的命運;就連面對著殺死同伴的 Derca,他也沒有下殺手,我私心地以為,他知道 Derca 只是奉命行事,他不是製造他們的人,Link six 表達了他的悲傷與憤怒,傷了 Derca 卻沒有殺他。

Philip K. Dick 眼中的未來是這個樣子的。

人類在發展科技之時,是否曾考慮過後果?

無數科幻電影反覆述說著人類可能的道德墮落,科技並不像是 Star Trek 中那麼純粹的積極樂觀,如同科學怪人中,觸碰了神的領域的Frankenstein,結局是悲哀的。

我不停地自我反省,在這個擁有各種可能的年代,鄭運鴻老師說:「我們的年代越來越多事情不確定,所以 Philip K. Dick 的作品越來越紅。」

看完了 Blade Runner,讓我思考著。

沒有人可以阻止科技的發展,因為「進步」的益處無可否認,科技帶來的幸福是可能的;但往前走時卻絕對不能忘記看看自己,反省自己的腳步是否正確,道路是否光明。

並不是「不要發生在我身上」就好了,未來,是全人類共同承擔,PKD 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不可不深思...



關於「銀翼殺手」小說的評論
http://blog.yam.com/krantas/trackback/7218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