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努力與賣命得來的「地才」稱號與美麗神話、星光幫濃縮出台灣新世代的美感潮流,Sex and the City裡充滿機智與典故的對白...這些都是陳建志書寫的對象。

我讀了作者自序才知道,蔡依林「地才」這個稱號,並不是唱片公司宣傳的巧思,而是陳建志在〈美麗神話蔡依林〉中所定義、創造的一個詞。這詞如今已被廣泛應用,也成為蔡依林自己的代稱。

(我想,作者在自序中寫道「這詞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了蔡依林一張影音DVD的名稱。」這段話,想必也是對媒體抄襲與侵權的無奈控訴吧。)

在誠品書架上發現陳建志的這本散文集子,不若上一本書
《流行力-台灣時尚文選》那般,在他自己的走筆之外還囊括百家的時尚書寫,而是一整本用他深厚的英美文學底子、曼哈頓蘊含的藝術敏感度為底蘊,搭配獨到精準的眼光,堆砌出深入淺出、又充滿「刺點」的時尚書寫。

我曾在
《流行力-台灣時尚文選》的讀後文中寫到:「時尚/流行,並不只是每月一本銅版印刷的彩色雜誌,子曰:『食、色,性也』,我們理直氣壯地漁獵各種美好事物。」

陳建志在這本書中將新世代所謂的「美感崇拜」放大,正當化了。他說:「台灣新世代的特徵就是:愛好美感、愛好和平、愛裝可愛、性(別)開放…」我喜歡他對美感崇拜的觀點與描摹,更佩服他書寫正反面觀點皆有的「台客文化」是「真正的叛逆,不是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為了自尊與自信。」

在「流行力」之後,我們更需要了解時尚內在的力量,了解那是一種質感而非logo;是人性,不是資訊。而就像他自己在書封所定義的:「未來感,不一定要年輕,而是要歷久彌新。」

若非有深厚的文學底蘊,陳建志大抵是無法書寫出如此鏗鏘有力的時尚流行觀點,許多崇拜流行的人往往只看到光鮮亮麗的那一面,而忽略其背後所隱含的深意與原欲。

我讀陳建志的書總是十分「辛苦」,因為從他一篇散文裡,往往我延伸出更多更廣的閱讀書單與延伸知識-〈在慾望城市掉書袋〉便讓我想重新閱讀《安妮的日記》(The Diary of Ann Frank),更認識了ex machina的劇作手法…如此豐富的內容與討論,將陳建志的文章歸類為時尚書寫,不如說是「品味教材」還比較適切。

和上一本他編纂的文選不同,這本《未來感》涵蓋了他數年來替報章雜誌專欄寫的許多文章,內容包山包海,將近幾年來你我耳熟能詳的時尚流行元素全都囊括進去,文章除資訊豐富外,更令人快意的是他獨特的切入點。

每當接觸一個現象或文本時,我們或許偶有「難以言喻的感動」。陳建志則準確地點出其精妙之處,如〈色,戒〉中的鴿子蛋;「地才」蔡依林的美麗神話;日劇〈流星花園〉與台灣演藝圈中形形色色的「清純可愛美少女」。這些元素與流行時事,幾乎街頭巷尾人盡皆知,而書裡除陳述之外,則賦予這些「已知現象」更高層次的剖析與觀點,讀來往往有頓悟之感。

咀嚼著這本質感細膩的書籍,我想著,時尚圈若少了陳建志的書寫,設計者與表演者們的諸多苦心與巧思,或許會因不被了解而有高處不勝寒的遺憾呢。

4/26 update:

在時尚書寫之外,身為英美文學系的專業學者,陳建志對各種文學的探討也展現在書中。《未來感》這本書在前半段討論各種社會現象、流行人物與時尚論述相關的符碼,將對美學與典故的獨到見解精闢的陳述出來;書的後半段,陳建志則著重收錄了「文學」與藝文靈魂的「劇場藝術」之相關討論。

在各篇文章中,以散文的形式,學術研究的骨血,《未來感》包羅了近代與現代的各類中外文學的討論。從近來因《小團圓》問世重新引起討論熱潮的張愛玲學,到大部頭的《西洋情色文學史》;一篇篇散文評論中透露出陳建志對文學、美學涉獵的廣度與深度。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條條希冀一窺的書名被我隨手錄下,迅速積累出一筆可觀的書單。

私認為,《未來感》一書除了點出其所定義之「具有未來性」之議題、物品、文學等外,其自身亦可當「未來感」一書名而無愧。

【在Ying的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流行力-台灣時尚文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