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越界,不成閱讀,尤其在網路時代。」這是郝明義先生《越讀者》這本書的封面文字。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是在誠品書店,當時,只是被標題那個「越」字所吸引。自己一直是個閱讀人,但所讀的書,領域卻是旁支紛雜,內容十分廣泛,一直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會「樣樣通」,卻「毫無專精」,於是被這個「越讀者」吸引了。

一開始翻閱,以為這是一本論說形式的工具書,直到細讀,方知與這本書的相遇,是reader的幸運。

很喜歡一句話「文字,是凝化的語言」。(其實我喜歡很多句話,做了不少筆記)

有時候會想,自己閱讀了這麼多年,究竟,是不是真的有得到什麼呢?為什麼有時候,被人問「妳幹嘛看那麼多書?」的時候,我卻只會回答「想看,要看。」

這本書看似講了許多「閱讀的理由」,但我認為,那是指「尚未閱讀成癮的人」而言;對我這種,「重度閱讀嗜好者」,卻告訴我,「閱讀,不需要理由」。

畢竟,充實自己、瞭解人生云云,都是冠冕堂皇的說詞,而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越看越開心,若起了共鳴,心裡著實雀躍,於是,我了解,閱讀對我來說,倘若真的要一個理由,就是「快樂」。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

我說「我閱讀,我思,故我存在。」

作者在這本書中寫道「
不論錯過了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這句話,多麼想對我所有還沒開始進入閱讀世界的朋友說。

我終於找到「看閒書」的理由。(詳見看書,還是做研究?

曾經有人跟我說,現在要找什麼東西,網路上google一下就有了,誰還看書?

郝明義先生針對這點,提出了「雙翼跑車的運用」:
        插了雙翼的跑車,如何運用?
        
有了跑車之後,千里迢迢開車跑到某個地點,但到了目的地,卻只開車晃了一圈,不肯自己下車,尋幽探微,也是浪費時間與美景。 

我們有了網路之後,更該因為資料搜尋的方便,而樂於閱讀。事實上,我從不認為,有一天電子書,可以完全取代紙本的書籍。若是較長且需要詳讀的資料,我還是寧可列印出來,或是直接想辦法取得紙本。手指劃過紙張那種感官上的接觸,我想是與書培養感情的一種方式。

不禁慶幸自己還是個學生,擁有好幾座校園圖書館的借閱權;我實在無法想像,畢業後,就算擁有校友借書證,但最多只能借閱五本書的窘境。

關於閱讀,就想起了書店。

不知道為什麼,國中時,跑去鄰近學校,裝潢溫馨有氣質的甫林書坊時,我總是專注在書架上的書,也就是郝明義先生所謂「站衛兵」的「立櫃區」,對顯眼的中島區所放置的暢銷書,倒是不屑一顧,置多跑去瞧瞧新書區;如今,我每每走進新竹誠品書店,第一眼是掃描新書區,接著跑去看排行榜,再來就是到中島區翻閱一些沒有看過的新書,最後才是繞著整個書店走一圈,看看有興趣類別的「立櫃區」是不是有甚麼突然跳入眼簾的書名。這種逛書店順序的變更,自己卻是怎麼參也參不透。 

扯的有些遠了。

《越讀者》這本書中,有趣的議題倒是不少。像是作者說:「《紅樓夢》這種小說,你必須經歷了自己的滄桑之後,才能看到年輕時候的你所沒能看到的層次。」恰巧我從國小開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紅學迷。

有空真想從頭好好鑽研一下這部巨著,再嘗試重寫些什麼,看看這十多年,我對這部傳唱千古的小說,又有了什麼新的體悟。

還有個小議題-
漫畫被汙名化;也是得空得寫寫我與漫畫這種圖像式文字的難解情緣,好好替它平反一下。
 

郝先生說,我們閱讀,是從一本書中,再延伸出許許多多本書,這倒是一點兒都沒錯;看完這本書,我的待閱讀書單上,至少又多列了七八本名目。

最後,想用郝先生所描述的閱讀意象來做個總結:

一張皮椅、一張邊桌、一座立燈。

很喜歡這種想像和溫暖,等有了自己的窩,一定,不能忘記送自己一個閱讀的小角落。



【延伸閱讀】
我們《認得幾個字》?
看書,還是做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