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頁,活在他人期待裡的馬蒂,依循社會規則活著,卻始終記得過去情人的話:「薩賓娜,要為妳自己的感覺而活。」人是感覺動物?但我們並不總是有本錢為之。

十年了,要重新拾起這本書,好難;而這也是我遲遲不肯動筆寫下評論或讀後感的原因,因為我自己的靈魂與人生,從國二那年開始,就與書中文字深深糾結在一起,如老樹盤根,錯綜難解。

傷心咖啡店裡,小葉給馬蒂的第一根菸-綠白Y,成為我人生第一根菸的契機;但在初嚐煙味後,喉嚨充斥著被灼傷的炙熱,那包鼓起勇氣違背道德傳統購買的菸,就被我棄置在窗台上,受潮,枯萎了。

自從翻過這本書,無數寒暑晝夜,總會想起書中人的言談與不羈,曾經,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年紀,遇見這本書,於是我在夜裡偷飲爸媽藏在冰箱中的紅酒;在臥室中一人透過窗框看月亮;寫下為數眾多手札與詩句,承載著如今看來輕如鴻毛的憂傷-那年,我以為頹廢就是時髦的新詞,存在主義與哲學就是未來的明燈,寫下灰色情緒的字句讓人擔心卻毫不內疚,因為我以為,那就是我。

傷心咖啡店裡,有一片柱子海洋,迷戀海安的女孩們,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倩影,渴望獲得他的垂青;這些照片,裝載了多少不可能實現的微小想望?「數百張照片在柱子上拼湊成一了一片海洋,上面承載著一個夢,夢想中,白馬王子不經意地拾起了照片,春天的花瓣就會像雨一樣地灑遍大地變成旑旎天堂。」

每次看這本書,都會突然渴望在夜裡的台北街頭遊蕩。我知道這不難,只是我做不到罷了,無意加入書中人物對自由的爭論,畢竟我無法給個定論,又是確實清楚自己被各種社會規約束縛著。

坐在星巴克靠窗的吧台位置,翻著這本湛藍封面的書,偶爾抬頭,看人也被觀看;而人來人往,其實視線並沒有交點。

馬蒂的辦公桌上那張「我的提示單」,呈現了完美的上班族奇觀-重新翻閱這本書的第一天,正是農曆初六,鼠年的開工好日子,我背後坐著飲咖啡的人們,又都是什麼身分呢?

小時候,或許該說,十年前的我,非常嚮往書中人物充滿哲學與各種思想火花的對話,但如今卻覺得是架空於自己的現實之上...現在回憶起來,也許是這本書的影響我才進了人文社會學系,也或許,這本鋪滿我青春軌跡的書自身,才是十年來,我從不肯再度翻看的原因。

海安對馬蒂說:「在我看來,那是因為妳確實知道妳不想做什麼。」我不想做什麼,然後呢?

突然看到「異化」這個詞,當初剛上大學時,為了和我十年來的想像重逢,心甘情願的捧讀馬克思主義-雖然現在已經退化到入門階段了。

傷心咖啡店裡的兩隻虎斑貓-溫馴的小豹子和孤傲的星期六,作者到底有沒有在暗喻著誰?

看到小葉教馬蒂認識調酒的那段,也許...我對酒精的浪漫想像,也多是來自這本書了。

「一群擁聚取暖的刺蝟」,我喜歡這個比喻,貼切的有趣。

記得看到描述Young的那段文字「所有青春美好猛烈壓縮的結果,竟然,變成了一場停不了的殉葬之舞。」我們以為青春很美好,可以揮霍,為了理想奮不顧身的飛蛾撲火,然後,青春就消失了。

而上面那個句子也不過是我幾年前自憐的想像,在面對許多社會現實、生老病死後,我,不再渴望殉葬。





詠云,我大概沒辦法寫好你出的作業了。

妳問我,對海安跟馬蒂有什麼想法,我只能說,一個是不存在社會現實中的超人;一個,是超乎我所有想像的女人-或者說,讓我羨慕了些,因為這兩個人,都做到了所謂「逃兵」,一個擁有無盡寬廣的資源,一個不願意做「社會的螺絲釘」,而我們,背負著太多社會眼光與期待的,不可能也沒有勇氣夢想如此的跳脫與疏離。

我大概,只能回答到這裡。

「人生的路,本來就在一念之間,沒有勇氣走出自己的路,卻推諉於其他人的生活觀,是何等懦弱的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