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音樂和文字,大概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兩大精神糧食。

文字的input是圖書館裡龐大的藏書量,偶爾會在誠品書店一頭栽進原木的溫暖氛圍然後快速翻完一本簡單小書,而多半時候,我會在書局查詢、謄錄想看的書目,接著回來找找圖書館裡的藏書,如果沒有,就嘗試推薦購買-我相信好書是值得等待的,(荷包也值得善待...),推薦購買的書籍,因為可以第一個借閱,每次拿在手上的都是熱騰騰的新書,如此,擁有新書的虛榮滿足了,對文字的渴望也舒解了。

而文字的output,自然是這個小小的部落格,有事沒事就上來寫些呢喃自語,而今正逢碩二研究緊要關頭,部落格update太頻繁還會被擔憂我前途的友伴嘀咕兩句...但,sometimes就是不吐不快。寫部落格之外,平日出門在外,也會用手寫下閱讀或行走的隨想(其實我挺愛寫字),有時覺得腦袋瓜就要滿出來了,卻沒辦法隨手抄下,那感覺實在有點焦慮和憂愁,因此總是帶著小便條本還有好寫的HI-TEC 0.3,也會寫在可愛的記事本裡。



說到被音樂制約,大概和我的易感情緒有關。

因為沒有自己的音響(或許該添購?),聽音樂總是用電腦播放,但Altec的2.1聲道喇叭在小小溫馨的宿舍已經帶給我很好的享受;並不總是在聽音樂的,反而我時常忘記播放音樂,總是忽然想起來可以播放,我聽音樂的習慣也很執著,有時喜歡一首歌,或一張專輯便不停重複播放,可以聽個好幾天,甚至一兩個禮拜。

或許因為小時候曾學了數年的音樂,我對旋律的情緒特別敏感,不一定要有歌詞,也不限定類別,我可以很輕易得陶醉在音樂裡。有些音樂我認為適合一個人在lab邊找paper邊聽,就會放在固定的播放清單(我愛foobar),Jay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原聲帶就被我放了好一陣子,當然是刪除了某些節奏過熱的歌。

最近因為感情上有些煩擾,常聽的自然偏向言情的歌曲了,但也只聽偏好特定幾首,不同歌曲分別可以觸動我不同的情緒,前幾天朋友說,聽歌是最爛的療傷方法,大概就是指音樂的情緒感染力吧,我聽〈情書〉,有時還會哭呢。

其實聽音樂是好事,音符旋律和歌詞裡,夾帶的都是創作者的靈魂,說穿了,易感也沒甚麼不好,音樂倘若引不起人共鳴,那也忒得寂寞啦。

ps. 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聽了王若琳的Lost in Paradise,心情輕鬆之下冒著meeting爆炸的危險寫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